Connect with us

港聞

醫健通擬擴中西醫互通資料 學者倡先准查病人用藥及X光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醫健通中西醫互通資料範圍,擬於香港中醫醫院年底投入服務時逐步落實。本身是註冊中醫師的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客席副教授黃韻婷表示,部分中西藥會相冲,資料互通可保障病人安全,倡互通初期先讓中醫師查閱重要藥物、X光及影像學報告等病歷資料,一至兩年後進一步開放病歷。有為癌症病人提供治療的黃韻婷又說,不同癌症病人可接受治療方案有別,期望訂立中西醫協作治療病人的臨牀路徑。

明報記者 陳展棋

本港目前僅容許中醫透過醫健通閱覽小量病人資料,包括病人藥物敏感資訊。業界消息稱,政府上月底就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範圍完成諮詢業界,當局上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出,擬適度擴大互通資料範圍,香港中醫醫院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時,可逐步落實促進互通醫健通中西醫的資料。

政府上月完成諮詢業界

中醫醫院年底逐步落實

黃韻婷接受本報訪問稱,開放數據互通初期,可先讓中醫師讀取最影響診療安全的病歷資料,例如X光及影像學報告、主要化驗指標、重要藥物,開放一至兩年後可讓中醫師查閱病人更多病歷紀錄,但因應中西醫各自角色授權查閱,避免過於敏感或與病情無切身關係的紀錄被披露,強調開放醫療紀錄目的是中西醫之間有效對接和溝通。

指病人無病歷求醫易生危險

黃稱,部分中西藥之間或有相互作用,有少數病人「咩(病歷)都無」下向中醫師求醫,易生危險;本港曾有案例有病人服避孕藥後接受中醫師針灸後,因深層靜脈血栓離世,該案需召開死因庭,認為擴大讓中醫師閱覽醫健通的病人資料,可保障安全。

黃稱,目前醫管局、本地大學的數據庫均有貯存中西藥使用數據,惟普遍中醫師仍按照各自方法搜尋藥物資料,建議擴大醫健通數據互通後,由政府主導購入數據庫版權並開放使用,讓中西醫了解新藥特性。她稱, 以往中西醫不了解各自治療情况,或覺中醫很危險,隨着病歷互通,可以「無咁保守停晒所有中藥」。

政府擬年底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包括制定中西醫臨牀參考概覽,推動中西醫協作。黃韻婷說,晚期癌症患者可尋求不同治療選項,包括透過中醫紓緩治療,但需視乎病况,舉例同是乳癌晚期患者,如有癌症大範圍轉移及嚴重骨痛,中醫師不能再施針灸,但若只有輕微骨轉移而肌肉疼痛非腫瘤所致,針灸可減輕痛楚,希望設立中西醫協作治療的臨牀路徑。

醫衛界立法會議員醫生林哲玄認為,醫健通診斷、藥物等資訊可按「知情原則」開放互通,下一步是可透過訂立指引,令中西醫準確了解各自藥物特性。選委界議員、註冊中醫師陳永光說,醫健通互通可免卻骨折病人重複於中、西醫照X光時間,中醫師運用醫療數據「有權亦有責」,需承擔專業責任。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