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灣區熱搜:修舊如初 「中山第一路」煥活重開 百年孫文西路步行街活化 南洋風格騎樓復現

發佈於

【明報專訊】經過歷時一年多的修繕工程,位於中山石岐鬧市的孫文西路步行街趕在國慶前重開迎客。全長約500米的孫文西路步行街兩旁是南洋風格騎樓,仍保留思豪大酒店、匯豐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舊址等歷史建築,活化團隊使用「乾冰剝離」等技術,並向非遺傳承人請教傳統工藝,令這條有百年歷史的「中山第一路」煥發新生。

明報記者 林迎

保留酒店百貨公司等歷史建築

據中山副市長周作德上月28日「開街」儀式記者會介紹,孫文西路步行街歷史悠久,宋末元初為「石岐街」,明清時期稱作「迎恩街」,1893年,孫中山在石岐西門口(今孫文西路東段)開設中西藥局;民國時期沿街興建騎樓,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孫文西路;1929年中山被確立為「模範縣」後,傳統老字號和新式商業齊聚這裏,孫文西路因此被譽為「中山第一路」。但隨時代變遷,這條百年老街也現頹態,故市政府決定重新改造。

完善水電騰空間 修復木作及招牌

周作德說,整個工程堅持「搶救保護,活化利用,修舊如舊,修舊如初」,加固修繕公有物業、歷史建築,完善消防、排污、排水、電力、衛生設施,更新市政管線約1400米,街巷整體提升約2萬平方米、建築修繕約7.5萬平方米,整合騰出商業空間約4400平方米。保利長大市政公司項目負責人江勝文透露,工程規模約1.6億元人民幣,施工期超過一年。他稱工程可提升經營業態,因為原有電力容量及雨污水管設施不足,導致以前步行街多是對水電要求不高的服裝店,比較單一,「房屋加固後,還可以往上加蓋,而且電力容量上來了,營運方可以搞成大的餐廳、酒店」。

「修舊如初」是指嚴格遵循原始工藝與歷史依據,經過廣泛徵集、反覆對比檔案館及市民提供的老照片,再現建築原本設計和風貌。中山岐通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景尚龍稱,施工前期與文物專家反覆論證,在修繕外立面時創新採用「乾冰剝離」法去除表面塗層,「還原歷史建築樣貌以後,我們發現了底下有非常漂亮的水刷石、絲縫青磚」。他還說,樓梯扶手、門窗等木作的修復和新造、招牌所用的灰塑字體皆參考傳統工藝,請教過相關技藝的傳承人和文物專家,「100年前這條街非常旺的時候,很多商舖將木橫樑做得非常華麗,經過多年的封存已經黯淡無光,我們採用鎏金的工藝,在漆中添加金粉,呈現出最終效果」。

產權不少屬華僑 試行「政府代修」

香山古城保護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說,活化另一難題是整條街多數建築產權屬於私人,包括大批華僑,有的只持有過去的地契屋契而沒有現代的房產證,有些「人去樓空」找不到業主,「有的華僑出國以後開枝散葉,最多的一處建築有28個產權所有人,把子孫的名字都寫了上去」。中山市自然資源局長楊戈則稱,本次修繕中有14處私人產權業主獲得資助,「比如老房子漏水、蟲蛀這些煩心事,我們正在試行『政府代修』機制,由政府出錢、出力、出技術,幫助群眾解決這些問題」。楊又強調,「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就是讓老城區不再破敗,而是既保留記憶,又充滿活力,讓大家願意來、喜歡待」。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灣區熱搜:國慶美食招徠 「票根經濟」留客 (2025-10-08)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