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首3季換地逾9200伙超去年全年 佔土地供應目標75% 本季補價項目涉4570伙

【明報專訊】本港樓價近月有谷底回升迹象,部分發展商趁地價仍處低位加快補地價步伐,令來自補價換地的私宅單位數目大增。發展局長甯漢豪昨公布本季賣地計劃時透露,本季透過換地作私人發展項目共涉4570伙,是本季主要供應來源。事實上,本報統計,本財政年度首3季私人發展項目已逾9200伙,佔首3季住宅供應總數12,430伙約七成半,遠超上個財政年度全年逾7000伙約三成,其中北部都會區項目料佔最少八成。業界指出,對發展商而言,換地能以較低成本補充土地儲備,投資風險相對較低,預計下季度此趨勢或將持續。
明報記者 甘潔瑩
甯漢豪稱,本季政府推出1幅住宅官地招標,位於佐敦谷彩興路(見另稿),其他土地來源方面,除港鐵(0066)日前推出招標的屯門第16區站第一期項目外,本季亦預計有8個項目完成補價,涉及約4570伙,當中包括一個位於洪水橋19B區項目(為億京旗下橋頭圍項目),涉約1900伙;另一個位於上水項目料涉2500伙,總計本季度土地供應共可提供約6420伙,連同首兩個財政季度,預計今年首3個季度已提供約12,430伙住宅,佔全年供應目標1.32萬伙約94%。
最少逾八成換地料來自北都
翻查資料,今年初發展局公布私宅潛在供應量預測時,預計本財年約有6000個單位來自私人發展項目,但據本報統計,本財年首3季私人發展項目已達9275伙,已超出最初估算55%,數字更佔本財年首3季供應來源約75%。綜合地政總署及市場消息,首3季補價換地個案大多來自北都項目,包括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34B區(2300伙)、第19B區項目(1900伙)、上水項目(2500伙),另元朗龍田村第4期(700伙),上述4項目料提供約7400伙,佔私人發展項目總數約八成。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稱,大型新發展區地塊有序推出前,市場倚重補地價與重建以支撐年度目標,值得留意的是,個別北都項目以低補地價完成換地,如洪水橋第19B區用地,每呎樓面補價僅1228元。對發展商而言,此舉是以較低成本補充土地儲備,風險相對可控。
洪水橋片區住宅地2幅增至3幅
甯漢豪昨未透露本年度供應數目多少來自北都,只說北都是重點發展區域,未來供應聚焦北都亦理所當然。甯漢豪透露,今年底將推洪水橋「片區開發」招標,因當區條件較成熟,餘下兩個片區粉嶺北及新田科技城,因收地工作尚未完成,預計最快明年才展開招標程序。她又稱,洪水橋片區有多個發展方向容後落實,並提到該片區內住宅地,將由原先兩幅增至3幅,區域內有一條公路擬由政府建造,盼能減輕發展商的負擔。高力香港估價及諮詢服務署理主管曾展鵬稱,政府昨透露洪水橋片區開發土地更多細節,措施反映政府有審時度勢的態度,能緩解發展商對大規模片區開發的財政負擔,並增加盈利誘因,有助提升發展商招標意欲,提速片區發展。
[香港地產]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本季推彩興路地 估值最高22億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