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Friday Planner:家的印象

【明報專訊】中秋節常祈願人月兩圓,圍坐一起的餐桌未必家家相似。入夜後燈光亮起,寒暄與沉默,有時把關係中的縫隙照得更清晰。親密即是慰藉,也是試煉。近日香港話劇團帶來新作,視線對準家庭的心臟地帶,繼《父親》之後,呈上法國劇作家齊勒「家庭三部曲」終章《兒子》。劇作以濃烈真切的筆觸剖開現代家庭裏弔詭的「愛」——兒子在青春的騷動與關係的變化中尋找定位;而父母在愧疚與善意間反覆拉扯,試圖以自己的方式修補一切。當連結的渴望只帶來無盡疏離,我們還能從何處尋回存在的意義?昨截稿時周六(11日)場次尚有小量餘票,把握機會。
家的印象,亦存在於家具之間,從這張枱到那把椅。長輩總是喜歡倚靠木椅上,觸碰木紋講述古老故事。今年出版的《木匠說》記錄了本地木製家具背後的匠人工藝,明式家具名匠麥貫權師傅及其門生近期獲邀,攜手設計並製作5組木家具作品,讓傳統榫卯與在地木材合奏,組成正於深水埗DX設計館展出的「木匠說:麥手成規」:黑胡桃木與在地木材製作的明式圈椅、為兒童設計的小型圈椅、適配蝸居的儲物樟木櫳坐具,以及中西語彙並置的簡約方櫈與多款家品……工藝在此成為生活修辭——以手感縫補日常邊角,文化在傳承與創新間延續,也讓家不止是空間,而是被反覆打磨的關係。
10月來臨,「韓風」吹起。第15屆「韓國十月文化節」已揭幕,帶來豐富多彩文化體驗活動。在PMQ元創方舉行的「媚俗與波普:韓式波普藝術的現狀」展覽,將2000年代中前期奠定韓式波普藝術脈絡的代表人物與「後互聯網時代」新進藝術家的創作並置,勾勒韓國語境下流行藝術視覺語言的再詮釋。港島另一邊,香港電影資料館的「HOME/LAND:韓國獨立電影展演」則聚焦移民、家園與歸屬,跟隨離散他鄉的韓國人與在韓落腳的多元社群,以誠懇影像追問「何謂家」。一連4周的星期四晚均有放映(昨晚已放映首場),免費入場,需登記抽籤(bit.ly/3WskHqX)。
#兒子 #香港話劇團 #齊勒 #家庭三部曲
#麥手成規 #木匠說 #DX設計館
#媚俗與波普 #HOME/LAND #韓國十月文化節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卡夫卡小說選段改編人偶劇 走入「猿眼」觀人間 問規訓與自由何價 (2025-10-10)
呂壽琨一方水墨 凝三重身分經歷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