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特朗普的和平獎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很想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在和平獎揭盅前夕還在X上發布一張假圖,顯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特朗普戴上巨型和平獎獎牌,為特朗普作最後拉票:「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特朗普,他實至名歸!」可是得主是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白宮難掩失望之情,網上亦滿是揶揄嘲諷。但搞笑過後,值得關注的還是持續兩年的加沙戰爭終於有停戰的希望。在特朗普推動下,以色列跟哈馬斯達成首階段和平協議,以軍10月10日12時開始停火,20萬巴人由加沙南部重返北部已成廢墟的家園。他們大概只希望不再一次因戰火顛沛流離。這卑微的願望正取決於特朗普。
特朗普突然對加沙停火急起來,不少分析都指出以色列9月9日轟炸卡塔爾是轉捩點。特朗普一直經營跟卡塔爾等海灣國家關係,而卡塔爾一直在2023年10月7日後充當以色列跟哈馬斯的中間人。但以色列卻在毫無預警下空襲卡塔爾的哈馬斯辦公室,令特朗普「受夠了」,向以色列施壓跟哈馬斯談判,還迫使內塔尼亞胡在訪美期間公開向卡塔爾道歉。《華盛頓郵報》引述以色列前外交官Alon Pinkas稱,特朗普向內塔尼亞胡施壓,做了歷任美國總統都不願或不敢做的事。
內塔尼亞胡一直聲稱要在加沙取得完全勝利,特朗普本來沒什麼意見,如果以色列真的剷除哈馬斯,他也可以沾沾光。他是交易型總統,外交純粹看看有沒有「着數」。加沙沒有什麼具體利益可供特朗普,而且過往例子表明,斡旋中東多以失敗告終,是賠本生意,特朗普除了在上台前迫以色列跟哈馬斯達成首階段停火好讓自己就職時好看點外,加沙在他眼中只是房地產良機。不過,他卻很想得到和平獎,我6月時寫了一篇〈給特朗普一個和平獎〉的文章,稱利用他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渴望,作為推動加沙和平的契機。
特朗普在9月29日提出20點加沙和平計劃(坊間多簡稱為「特朗普計劃」),美國跟卡塔爾、土耳其、埃及隨即展開行動迫使以色列及哈馬斯談判。據法國《世界報》,10月6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談判代表抵達埃及。哈馬斯10月7日起開始收集加沙死亡人質的屍體,以示誠意。然而,雙方實際上仍在堅持各自立場,幾乎在所有問題都無法達成共識。10月8日,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及特朗普女婿庫什納抵埃及,跟卡塔爾首相與土耳其情報局長等最高層調解代表見面,特別關注以色列談判代表Ron Dermer會否搞局,因為3月第二階段停火談判破裂正是他從中作梗。在美國施壓下,以哈雙方談判代表在10月8日晚僅幾小時達成,哈馬斯放棄將釋放最後一批人質跟以軍全面撤出掛鈎。釋放人質要在停火後3日完成。屆時,以軍需撤至美國所劃的黃線,繼續控制加沙一半地區及加沙跟埃及邊境。協議亦規定,哈馬斯不舉行慶祝活動。
協議框架似曾相識
特朗普隨即在當晚宣布,以哈簽署確認了首階段的加沙和平計劃,形容是「邁向持久和平的第一步」。看這條時間線,可以發現美國很焦急,一些輿論猜測特朗普那麼焦急跟諾貝爾和平獎在10月10日公布有關。不過,更值得留意的是,協議竟然可以那麼快達成,顯示過去的拖延並非因為技術障礙,而是美國缺乏真正的政治意願。事實上,只要有留意以哈談判的發展,便會發現今次達成協議框架似曾相識,內容與3月破裂的停火協議第二階段極為相似,只是當時美國沒有強硬向以色列施壓。《世界報》引述一名接近談判人士感嘆:「這項協議本可早在1月簽署,哈馬斯那時已接受了大部分條件,但以色列始終未受相同壓力。」
「特朗普計劃」能否結束加沙戰爭、釋放所有人質,仍然取決於以哈雙方今後行動,未來數周是關鍵。根據協議,停火後哈馬斯最遲要在10月13日中午12時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換取近2000名以色列釋放被囚的巴人。為隆重其事,特朗普更會在周日(10月12日)前往埃及及以色列,似乎準備慶功。但以色列釋放囚犯名單仍然在擬定,哈馬斯能否交還所有生還人質及人質屍首亦是疑問。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後,以色列會否反口,繼續軍事行動?這固然是未知數,就算一切順利進行,計劃仍有許多空白:哈馬斯如何解除武裝?哈馬斯雖然同意大部分內容,但對放棄武裝及被排除加沙治理已提出異議,只是特朗普大而化之,但不代表問題已解決。根據特朗普計劃,下一階段將建立一個排除哈馬斯的技術官僚政府,負責重建加沙。哈馬斯將解除武裝,由國際部隊進駐。特朗普將主持一個監督委員會,直至巴人能接手治理,可能由重組後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負責。這一切都涉及很多難題,當以哈雙方的談判趨複雜時,特朗普還有沒有耐性投入時間促成談判?抑或這只是一次為了諾貝爾和平獎的表演?
「立即和平」或釀禍
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特別報告員阿爾巴內塞(Francesca Albanese)等28名聯合國專家便批評,計劃違反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危及巴勒斯坦主權及長期和平的實現。他們認為計劃雖提到停火與人道援助,但其核心設計是「以美國主導的佔領取代以色列佔領」,未能確保巴人的自主治理權。他們批評,計劃安排由外部力量管理加沙,這安排有如殖民時期的治理模式。再者,特朗普主持的監督委員會與國際部隊均不受聯合國監督,欠缺透明。計劃也未處理加沙與西岸的關係,只孤立加沙,可能永久鞏固加沙與西岸的分裂,也未有提及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罪行及賠償問題。他們強調:「漠視法律與公義、強行推動不惜一切代價的立即和平,只會釀成更大的不公、未來的暴力與不穩定。」
這些批評當然合理,「特朗普計劃」不提及西岸的確是一大漏洞。計劃亦沒有兩國方案,只在第19點提到巴人有建國的願望,第20點亦承認需要有一個長期政治解決方案。內塔尼亞胡一直反對巴人建國,要他同意明確寫着兩國方案的計劃,必定難於登天。但批評者也毋須過度悲觀,這些空白其實仍有填補的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計劃其實包括了不少法國跟沙特阿拉伯9月起草的《紐約宣言》內容,例如在加沙部署國際部隊等構想。與此同時,計劃也明確指出,巴人不會被驅逐,以色列不會佔領加沙,並提及阿拉伯國家參與加沙工作。可見這份以特朗普為名的和平計劃,表面上像是特朗普居功,背後其實整合了多國意見及外交努力。
針對「特朗普計劃」的模糊之處,法國等已開始行動試圖彌補,以防以色列破壞談判,實現巴人建國。協議宣布僅數小時後,土耳其、卡塔爾和埃及的代表便抵達巴黎參加由馬克龍主持的會議,與十多個阿拉伯及歐洲國家官員討論後續,各國代表團強調,進駐加沙的國際部隊應由聯合國授權。以哈停火只是漫長外交努力的開始。
特朗普今次快刀斬亂麻,令持續兩年的加沙戰火終見曙光,加沙人雖然終於可以回家,但經過今年初的短暫停火,大家都不敢盡情慶祝,生怕希望再次變成失望。無論喜歡與否,特朗普仍然是最有能力保護加沙人的人。接下來大家只能期望他不會在今個周末慶功後便對加沙失去興趣,一定要不時提醒他:總統先生,諾貝爾和平獎還未到手呢。
文˙林康琪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