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無定向學堂:傳統即生活 舞火龍的兩代傳承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5年的薄扶林村中秋舞火龍在掌聲、歡呼聲下落幕,舞前拜祭、入廟巡村、蟠龍出洞、龍歸滄海,熱鬧過後,薄扶林村回復平靜。記者來到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是中秋的兩日後,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蕭昆崙正為見報這日的東華三院「文武二帝出巡」巡遊火龍做最後紮作。坐在一旁埋頭紥龍的,還有蕭昆崙的兒子蕭震南。

兒首舞中秋龍珠 父評「Ok㗎!」

蕭昆崙11、12歲開始接觸舞火龍,父輩並非舞火龍,但他從小在薄扶林村長大,「去到中秋節好像必須要接觸這件事,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至2008年,他正式加入薄扶林村火龍會,2015年成為火龍會總監,開始主導一年一度中秋舞火龍的籌辦,來到今年2025年,剛好是10個年頭。10多年前,蕭昆崙仍在與火龍共舞之時,還在牙牙學語、可能才剛學會走路的蕭震南已在一旁看着父親舞火龍、母親在旁張羅。如今15歲的蕭震南,首次在今年中秋舞火龍負責舞龍珠——引領整條長約30米的火龍的路向。

蕭昆崙回憶兒子首次舞火龍,是他3歲讀幼稚園。蕭昆崙親手紮了一條迷你版小火龍,讓兒子和幼稚園其他小朋友嘗試。他還說,小朋友在幼稚園舞完,意猶未盡,到赤柱酒吧街再舞一次,他仍然記得兒子當時舞火龍的神情非常興奮。到了2018、19年,蕭震南開始參與中秋節舞火龍,一開始是舞小火龍,前年開始舞大火龍的龍身,今年則舞龍珠。蕭昆崙說:「他其實早兩年已經跟我說,他很渴望舞這個龍珠,但他估計自己18歲才可以做到這件事。他自己也說,因為這個龍珠比較大和重,也需要時間駕馭。我們平時製作(龍珠)道具會用發泡膠,但是就算是小火龍也好,他也想我用平時舞火龍的碌柚……他想嘗試真的龍珠是怎麼舞,現在他達到了,他很開心的。」蕭昆崙對當日兒子舞龍珠的表現有何評價?「Ok㗎!」,記者從語氣判斷,這個「Ok」應該已是相當不俗的意思。

嘆未習慣 執行難跟計劃

成就解鎖的滿足感,是由父親向記者道出,解鎖成就的蕭震南本人反而是一臉成熟地跟記者分析:「我暫時還未習慣用大龍珠,覺得它有點難駕馭……我們每年都會有些細節上的分別,例如今年用的這款竹,明顯較幼身、跣手,又如碌柚的大小都有影響,碌柚愈大愈重,而且也要看鐵線繞得是否結實、香插得多不多。」作為引領火龍的角色,蕭震南舞動龍珠時發現若倒後行,容易絆倒自己,所以他嘗試一半身體向前一半向後、橫着走,可同時留意前方路面和後方火龍的情况。也因中秋現場混亂,和舞龍頭的健兒溝通會有誤會,如什麼時候要向前衝,「如果整個計劃跟到7成,我覺得很厲害,已經算很完美……假設這裏換香換太久,整個過程就拖慢了,就會發現很難追回時間,只可以說『plan還plan』,實際執行就盡量跟」。

接觸管理、籌備 為接棒做準備

除了舞龍珠,蕭震南也開始接觸管理工作,他的小隊算上他自己有7人。中秋舞火龍一舞就近4小時,對健兒來說體力消耗巨大,蕭震南負責調配小隊的人手到不同舞龍崗位支援,有健兒體力不支時,就隨時頂上。這種管理能力正是蕭昆崙樂見的,「我都已經60多歲,這個(總監)角色不可能抱着一輩子,也不可能抱到終老,沒有意思的,應該要讓更多年青人接觸紮作、籌備活動……我都會一路下放(工作)給他們,讓他們知道怎樣去籌備」。新生代終有一天要接棒,除了蕭震南,還有其他同齡的小夥伴,就像訪問當天也在街坊福利會紮龍、和蕭震南是幼稚園同學的吳展灝。

談回舞火龍本身,父子二人都不約而同說舞火龍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談不上有什麼激動的感受。蕭昆崙說舞火龍不止是傳統項目,現在已成為香港南區的歷史文化,過去10年間,由只有南區人知道薄扶林有舞火龍,到慢慢被全香港人認識。舞火龍,更準確應該說,籌備一場舞火龍背後的策劃路線、聯絡嘉賓、招募義工、臨場指揮……凡此種種,是教育,也是傳承。

紮龍、舞龍靠領略 向前輩偷師

蕭震南說,近年參與舞火龍的人員結構主要有3種:薄扶林村民、招募而來的義工,以及搬到村外居住、回來幫忙的舊村民。隨着參與的村民比例慢慢減少,外來義工隨之變多,有興趣參與這項盛事的健兒,在紮龍和舞龍上有什麼要注意呢?

問:紮龍要用多長時間?

蕭昆崙:我們今年主要紮5條龍:農曆八月十四(迎月)、八月十五(中秋)、少年龍、東華三院(上文提及的「文武二帝出巡」巡遊火龍)、一條入海洋公園(9至10月匯演及展覽),所以我們不是集中做一條龍,我們是5條龍一起做骨架,不斷分工去做……紮了超過3個月。

問:紮龍時有什麼要特別留意?

蕭昆崙:都是靠領略,有些細節我會告訴他們怎樣做,但是說完也要他們領略,因為始終這是一個手藝,我很難真的抓住你的手這樣屈這樣扭,手藝其實很靠自己那個感覺,所以每一條龍紮出來樣子都不一樣,你可能今次嘴大一點,下次嘴扁一點,都不要緊,因為我們不是機器……當然形態上,譬如嘴巴的開合,甚至那雙眼睛應該怎麼擺位,這些就要準確一點。

蕭震南:例如今年龍的耳朵比較闊,(舞龍時)有些位置進不去,可能領隊就會停在那裏,拜幾拜就離開……今年耳朵的形態弄得太長,下年就收窄一點,就是不停做這種比較……我不敢說紮龍很簡單,我只可以說這件事不複雜,複雜就在於你的細節位要做得好,要靠經驗慢慢摸索,就等於我跟你說怎樣可以跑快一點,但你最後還是要自己去掌握技巧。

問:怎樣練習舞火龍?舞龍珠有什麼技巧?

蕭震南:舞火龍其實沒有練習這回事,很多東西都是看以前的前輩怎樣舞,去參考、去偷師……龍珠不算重,但要怎樣搖晃、怎樣轉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力量,又要跑得又要有手力。

問:接下來舞火龍路線會因華富邨清拆作何改變?

蕭昆崙:房屋署跟我們開會討論了路線……我們落去華富邨其實沒有一個特定的路線,我們巡自己村就有特定路線,但之後其實我們只要去到瀑布灣、做到我們的儀式就可以,不一定要經過華樂樓。

蕭震南:終點是瀑布灣,這地點我想我們是絕對不會改,因為這個地方對我們有另一種意義。薄扶林村是三水環村,3條溪水經薄扶林村一次過流向瀑布灣,所以終點會是瀑布灣。

文˙ 譚雅詩

{ 圖 } Grace Ko Hang Yi、鄭偉學、譚雅詩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