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智能廚餘桶資助擬統一 門檻年內降至200戶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現時主要透過3個項目資助私人住宅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有物管業界指各項目申請門檻不一,盼政府「用一把尺」資助。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在上月29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稱會整合資源,支援私人屋苑回收廚餘。局方回覆本報時稱,日後將由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保署合推的「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提供統一資助,預計今年底前推出優化計劃,申請智能回收桶資助門檻由屋苑至少有1000戶降至200戶,涉及撥款4400萬元。

明報記者 蔡穎琳

現申請要求不一 物管業嘆亂

現有3個資助項目分別為回收基金「特邀項目:支援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以收集及回收廚餘」、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實踐及行動項目」,以及「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見表),其中回收基金的特邀項目僅資助居民組織或管理公司租用智能廚餘回收桶,而非購買;「實踐及行動項目」對象為本地非牟利機構,有獲批資助的機構會協助三無大廈或偏遠地區的住宅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

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前會長陳志球表示,資助項目申請要求各異,令業主立案法團甚或管理逾百個屋苑的大型物管公司皆感混亂,「有管理公司說向這個基金申請就簡單點、快點,但去另一個基金申請又不同」,建議政府整合成一個資助項目。

參與「試驗計劃」的屋苑,環境運動委員會將承擔智能廚餘回收桶的購買費,包括兩年維修及保養服務,其後屋苑須自行承擔維修保養費。陳志球認為政府資源有限,不可能永續資助,相信當回收桶成效可見,居民組織或管理公司會願意繼續投資回收桶。

據本報去年11月報道,環保署曾稱希望設有廚餘回收桶的住宅樓宇佔整體住宅的人口比例,2025年底前提升至約45%。被問到最新比例是多少,環境及生態局未有正面回應,稱目前全港家居廚餘回收設施約1480個,當中約1430個是分別設於公共屋邨、私人住宅樓宇、「綠在區區」及公眾街市的智能廚餘回收桶,約50個是設於私人住宅及政府宿舍的傳統廚餘回收桶;倘計及環保署在各區設立的超過200個固定或流動公眾廚餘回收點,家居廚餘回收服務覆蓋全港約六成半人口。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指垃圾徵費需增一兩成人手 物管業籲勿強推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