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廣和通擁AI概念 收入增長佳

【明報專訊】A股廣和通無線(深:300638、下簡稱:廣和通)作為傳統通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受惠近年AI事業起飛,連帶相關電子產品需求亦見增加,支撐公司業績保持增長。尤其是其智能模組通訊收入去年加速增長,而今年公司股價已累計上升六成,截至上周五公司市值約268億元。
撰文 旻晞
廣和通上周二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意味或快將展開招股,獨家保薦人為中信証券。日前有消息報道,其計劃在港集資3億至4億美元,即最多31.2億港元。公司上月獲中證監發出境外上市公司備案,計劃在港發行不超過1.55億股H股。公司成立於1999年,2017年於深交所掛牌,業務主要從事無線通訊模組產銷,所生產的電子模組,可分為數據傳送模組(數傳模組)、智能模組、AI模組及解決方案,其中解決方案包括AI、機械人及其他方案,相關收入暫時仍只佔集團總收入少數,如去年只為3%,至今年首4個月增至5.8%。集團目前主要收入仍是各模組產品,而智能模組往績期間一直為集團收入來源,今年首4個月收入比例為61.3%。
膺全球無線通訊模組供應商二哥
作為全球第二大無線通訊模組供應商,市佔率15.4%,其產品應用於多個場景,當中以汽車電子、智慧家庭、消費電子為主,去年按收入計三個應用場景收益佔集團總收入85%。其實所謂無線通訊模組,基本結構包括存儲晶片、射頻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基帶晶片,同時裝嵌於印刷電腦板上,配以屏敝框及屏散罩蓋組成。
隨着物聯網,以及互為關係的5G世代來臨,各電子產品,甚至家庭電器、用品、汽車都配備通訊功能,以接連互聯網達致各類型應用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報告,全球無線通訊模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5年的486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29年的726億元,其間複合年增長率為10.6%;其中汽車電子應用場景和智慧家庭應用場景是無線通訊模組市場的主要增長引擎,估計前者同期複合增長率12.6%,2029年市場規模達212億元;後者複合增長率11.2%,2029年市場規模達114億元。而去年,廣和通於汽車電子應用場景排名第二,市場份額26.8%;在智慧家庭、消費電子均排名全球第一,兩者市場份額分別為15.1%及5%。而AI模組亦估計將為市場帶來新增需求,而廣和通正好是全球首批為客戶提供端側AI解決方案的少數供應商之一,且擁有視覺感知與低速運動控制等機械人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而對廣和通來說,由模組延伸至解決方案亦為潛在增長動力,但如上述目前收入佔比仍較低。集團去年開始錄得來自端側AI解決方案,以致機械人解決方案的收益,今年首4個月相關收入大抵佔集團總收入1%。
盈利增速持續落後收入增長
在產品技術方面,廣和通無疑屬行業的領先者。集團於2019年聯合英特爾(美:INTC)發布全球首批5G數傳模組之一,並推出全球首批集成區塊鏈技術的5G數傳模組之一;於2020年,集團聯合中國聯通發布全球首批5G+eSIM模組之一及內地首批搭載國產芯片的5G數傳模組之一。而集團指其模組設計技術的關鍵優勢包括:支持多頻段的增強型射頻設計,在-40℃至85℃的寬溫域惡劣環境下保持穩定性能;可靠的連接性,縮短網絡接入時間,優化實時網絡選擇和切換,以及多電訊營運商兼容性。
從業績看,廣和通往績期間的確能藉市場需求增長而保持收入持續上升,去年收入增速亦有見加快,收入近70億元,按年升23%,即使今年首4個月收入增速仍保持21%,而集團目前有六成收入來自海外,近年於泰國、台灣市場收入比例有所提升。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過去兩年,以及今年首4個月,集團盈利增速持續落後於收入(見表),尤其去年兩者增速差距見顯著擴大,當中可發現去年毛利率按年下跌2.8個百分點,相信為主因之一。廣和通解釋去年毛利率下跌,主要源於數傳模組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其數傳模組的平均售價從2023年至2024年有所下降,而下降原因,是由於智慧零售及消費電子等應用場景的客戶購買性價比更高且平均售價更低的數傳模組,也是說競爭對手產品較便宜因而失了客戶、失了訂單。
去年研發開支升 累經營溢利率跌
事實上,儘管廣和通位居全球無線通訊模組第二大供應商,同時按報告首五大供應商市佔率合共佔76.1%,但集團仍形容其所經營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事關廣和通以15.4%居第二位,而首位市佔率卻高達42.7%,即行業龍頭幾乎佔全球市場收益的一半,可想而知在定價方面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
且另方面,廣和通業務模式側重於模組和解決方案的研發,並將生產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EMS供應商;而客戶方面,五大客戶佔集團收入比重往績期間保持於六成以上,又是這相當熟悉的局面:供應商及客戶集中度偏高,影響集團的定價能力。
另外,集團為迎接AI年代的來臨,去年研發開支有所增加亦拖累經營溢利率下跌。今年首4個月廣和通盈利率約6%,便較2022年收窄0.7個百分點。要研發便要有彈藥,故是次來港集資所得,較大部分資金便是分配作研發用途,主要包括與AI技術及機械人技術相關的創新及產品研發等。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