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芝融:完善智障者暫宿服務 更好支援照顧者

發佈於

【明報文章】照顧者家庭慘劇每年持續出現。如何有效支援照顧者、減輕照顧壓力,一直是社會關注重點,也是政府近年的推廣重點。家長組織多年來持續向政府提交意見書,希望與政府共議支援方案,達至社會共贏。可惜的是,縱使家長組織及政府雙方都在努力,慘劇仍時有發生。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本月9日申訴專員公署發布的「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暫託服務」調查報告,列出了部分問題所在,亦提出了改善建議。筆者希望藉此時機,分享一些該報告沒有提及的資訊及個人想法,讓社會多些了解家長遇過的情况(因筆者主要跟進嚴重智障群體,因此下文只反映嚴重智障群體的情况)。

(1)查詢及線上申請系統

該報告提及的單位員工態度冷淡和提供錯誤資訊,正是多年來令家長氣餒的問題源頭之一。很多家長並非不願求助,而是經過多次失望而不懷希望。這除了反映單位員工培訓不足,亦反映員工對服務對象的關懷度不足。

另外,筆者十分認同開發「線上申請系統」,早年曾與其他家長討論,可以參考外賣或網約車平台模式,照顧者可於App(應用程式)預先填寫必要資料,容許在需要時只需選擇時間、服務類別或指定單位,系統會優先通知當區單位;若有空置名額並符合條件便「接單」,家長隨即收到「接單」位置及基本資料,倘一定時間之後仍無服務便自動跨區。這既可解決照顧者尋找服務的困難,亦可詳細記錄服務運作狀况。

筆者過去數年透過立法會議員,向政府查詢暫宿、暫顧及家居支援服務等資訊,包括各區使用人數、名額、平均輪候時間等,惟回覆沒有獨立備存按年齡及區議會地區劃分的資料,令我們難以了解各區需求,從而提供改善建議;也無法評估個別單位使用率低,是因為沒有需求,還是拒絕履行社會服務應有責任。

(2)驗身報告

使用暫宿服務,必要做「住客體格檢驗」,且要每年更新一次,有服務單位甚至要求每半年更新一次。有家長趁專科覆診期間請醫生幫忙填寫,以節省支出;但專科醫生不會幫忙填寫個別院舍的額外表格。覆診期較長甚至沒有專科覆診的家庭,因普通科門診醫生不會幫忙填寫任何檢驗表格,只能夠到私營服務解決,實際支出會因個別院舍要求而有差異,大約400至1000多元不等。綜援申領人雖然有實報實銷的「入住受資助院舍所需的身體檢查費用津貼」,惟不包括用於申請暫宿服務的身體檢查費;傷殘津貼申領人更沒有任何相關資助,對基層家庭構成一定壓力,或令使用量低的家庭直接放棄服務。筆者希望將來有措施,可以減輕相關家長的經濟負擔。

「照顧者支援專線」現時雖有額外資源提供某些緊急資助,然而接聽社工的處理標準不一,不一定會查詢照顧家庭的經濟狀况,不一定會告知有資源可以提供協助,也不一定獲全額資助。若家長不懂查詢,便有等於無。

(3)暫宿使用限制

(一)不少家長反映,暫宿及暫顧服務不接受有常見於曾住院病人的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情緒行為問題(例如持續非常亢奮、不斷洗手、尿頻等)、具挑戰性的行為(令照顧者或大眾不能接受的行為,特別是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破壞或投擲物件,倘傷及職員或其他舍友,或會引致工傷,或被其他舍友家屬投訴),及有極高護理需要(如胃造口、鼻胃喉、氣管造口、使用呼吸機等)的智障人士申請。然而,這些卻是照顧壓力最大的家庭。

(二)縱使社會福利署會由2025年起陸續更新服務協議,明確規定所有服務單位須利用「偶然空置」名額提供暫託服務,但在實際執行上,仍有問題待解決,因偶然空置成因包括舍友回家度假、醫院留醫等。以下列舉一些可能出現的狀况:

(A)暫宿者入住期間舍友提早回宿,如何處理?

(B)社署有否提供足夠資源,應付暫宿者需要?如符合身形的牀、廁所等?能否準備特別膳食?會否提供免費康復訓練(已知只能由照顧者付費買服務)?

(C)如暫宿者家庭因特殊情况而要延長使用時間(例如照顧者因急病入院,沒有替代照顧者),又沒有空置宿位,是否安排轉院?

(4)抽樣調查

日後的抽樣調查,可以考慮聯合自助組織開展,因自助組織的家長有一定使用經驗,子女同行更能夠針對已知問題測試,評估實際運作狀况。

結語

以往社區支援服務不足,家長只能無奈讓子女早早入住院舍,被迫骨肉分離;隨着不同類型服務增加,已有愈來愈多家長希望盡量留子女在身邊照顧。感激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與勞福局官員的努力,讓家長及子女們的日子過得愈來愈好;亦感激默默貢獻的社福同工,充當我們照顧路上的保護傘。我們不弧單,因有你們同在,在此由衷感謝!

作者是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前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芝融]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