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分析:中美自認掌優勢 反制升級退讓難

發佈於

【明報專訊】除了稀土出口管制,中國也將於下月對高端鋰離子電池、部分人造鑽石等採取出口管制。有專家指,這也將是打擊美國單邊霸凌的又一張王牌。不過,另有專家認為,中美雙方的出招都已過火,經貿談判要取得實質成果的機會更加渺茫。

商務部此前宣布,自11月8日起,對部分鋰電池、包括部分人造鑽石等關鍵正負極材料及其製造設備與技術實施出口管制。

專家:回應限制出口晶片設備倡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昨引述俄經濟學家安東尼娜·列瓦申科表示,中國正在利用自己作為人造鑽石主要供應國的地位,中國的戰略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全球高科技製造業供應鏈,例如美國電腦晶片的供應鏈。這是因為人造鑽石主要用於半導體的製造。她指出,這些限制措施可能是對美國立法者最近呼籲對向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實施重大禁令的一項回應措施。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估算,從2020年至2023年中國向美國供應了77%的人造鑽石粉末。

對於中方將於下個月對高端鋰離子電池採取出口管制,彭博社前天在評論文章中指出,此舉可能對美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彭博:華可對美企業施更大壓力

彭博新能源財經專注於貿易和供應鏈的分析師馬修·黑爾斯(Matthew Hales)表示,雖然這不像中國其他出口管制措施那樣影響廣泛的行業,但中國在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意味着中方可以施加更大壓力,美國企業很快就能感受到。

據彭博最新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電網規模的鋰離子電池約佔美國進口量的65%。分析人士稱,這類電池在中方最新管制中首當其衝。新美國安全中心能源、經濟與安全項目主任艾米麗·基爾克里斯特(Emily Kilcrease)表示,雖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受限於能否獲取美國先進晶片,但「能源需求也是美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制約因素」。

中美在經貿問題上相互出招,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引述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客座資深研究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認為,這突顯中美都自認掌握優勢,所以毫不猶豫地展示肌肉;不過,他認為雙方都把手中籌碼用得太盡,使博弈變得很危險,「互相反制的動作如果繼續疊加,過後就很難各自退讓了」。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商務部:非禁稀土出口 信管制影響有限 稱有軍事應用 審查為履行國際義務維和 (2025-10-13)

公告附件首用國產wps格式 網民:與美「軟件脫鈎」 (2025-10-13)

高通涉違《反壟斷法》被查 市監總局:證據確鑿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