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甯漢豪稱將在北都土地發展教育產業 上海學者倡北都教育城引進外國名牌大學分校 (17:45)

發佈於

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工聯會支持成立的智庫「治港新政」今日(11日)舉辦論壇討論北都發展。發展局長甯漢豪在論壇致辭時表示,會好好利用北都新開發的土地發展產業,包括創新科技、教育及其他高增值高端產業。有上海學者在會上提出,北都重要性是令香港融入國際大局,舉例北都應參考上海臨港片區引進一些標誌性、世界性項目,如上海便引進了特斯拉(Tesla)超級工廠,令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又建議北都發展大學城時可努力引進牛津、劍橋或哈佛建分校,「只要有一家來北都大學城建分校,北都大學城就成功了。」

甯漢豪指,北都將提供3000多公頃的新發展的土地,連同現有的新市鎮、鄉村及自然生態,整個佔地3萬多公頃,北都將藉著毗鄰廣東省的地利優勢,善用新開發土地發展產業。她稱上海臨港片區有自己政策,透過優化技術、教育及醫療等配套,為高端人才提供各種優惠及服務,北都明年亦會有專屬法例,規管及便利指定地區的跨境要素流通,當局並會制定促進產業及投資的「優惠政策包」涵蓋地價等寬免。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滬港澳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在會上提出,未來北都發展可參考上海臨港片區的經驗,舉例上海引進了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議北都一定要引進一項同類的世界級項目,「你沒有世界級的項目,你在全球開發的吸引力也是沒有,只需要引進一家就足夠了。」

張建指出,上海臨港當時為了在一年內引進特斯拉,改了當地很多法律規定,甚至改造了當區的水系流向、橋樑道路,土地廠房等亦完全免費,而且為相關人員提供具備家電、可「拎包入住」的房屋,「你要結婚,婚房都給你裝修好」。張稱,引進特斯拉後,寧德時代等200多家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企業全部集聚到臨港,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

張又同意港府提出北都發展大學城,舉例深圳當年改革開放後只有一所深圳大學,在內地不算是一流大學,「甚至二流也不是」,但深圳近10年「挖」了一大批名校到當地開分校,舉例本港的中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建議北都發展大學城時亦可努力引進牛津、劍橋或哈佛等,「任何一間世界一流名校,只要有一家來北都大學城建分校,北都大學城就成功了。」

張建形容,香港融入國際大局,比融入國家大局更重要,對香港亦最有利,「但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這幾年講的都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張強調,未來北都應聚焦吸引國際人才,目前本港的高才通政策似乎只是引入了內地城市的人才,「你應該去歐洲、美國搞些人才來,不是把上海、杭州、廣州的搞到這裡來。」張直言,現時高才通的效果對國家是不利的,因人才沒有「增量」,只是「存量」在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