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彩明街市回收廚餘 採減碳膠袋 建華用街市做平台 推動環保

【明報專訊】提到街市,不少人的印象仍停留在又濕又舊、沒有冷氣等。近年來不少街市開始做全面翻新工程,建華集團旗下香港街市品牌中,位於調景嶺的彩明街市今年9月初翻新開幕,並引入不同的可持續發展元素,亦是全港首個街市全面提供可生物降解膠袋,而場內的每個檔口亦增設了廚餘收集桶,並引入了發泡膠冷壓機,藉此減少碳排放。
明報記者 劉善怡
攝影 曾憲宗
建華集團主席凌偉業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時社會的大潮流正是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講求環保、減碳,配合政府積極鼓勵減廢減排的目標,所以決定自發性「帶頭行先」,將一些可持續發展的想法加入翻新過後的彩明街市。新措施實施近一個月,他稱現時尚無法得到準確的減碳排放數據,但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目標,更希望是教育商戶去明白、適應和執行:「其實我們想法就是一步一步讓我們的商戶習慣了,如果將來政府真的要推行這些政策時,我們都可以讓商戶容易一點去適應。」
他又表示,街市是一個位於社區內的「民生地方」,不管老中青,都不時會光顧街市,因此他們希望是藉着街市這個「平台」去散發資訊和進行交流:「如果市民來買菜都知道,原來這個膠袋是可降解的,街市有做廚餘回收的,有理想一點地說,其實都可以令到他們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環保的東西,到他回家的時候也可能會做多一步。」
凌偉業:減廢遲早都要做
不過,凌偉業坦言,不少人可能質疑他們為何要貼錢去進行一些衍生不到利潤的措施,但他就認為不應該以有多少回報、收入為目的去衡量,儘管幾年前引入電子支付、會員積分制度等措施亦沒提供盈利,但這是與時並進的必走之路:「如果你是想着這件事(有回報)去做的話,其實我們是不會去做的。你說現在我們不做環保,5年後你不做的時候會不會落伍呢?反正都要做了那為什麼不走前一點呢?」他又指出,儘管目前政府押後了相關減廢回收措施,因為現時市場未必能接受,但他們都是自發性地去做,因為這屬於「遲早都要做的事」,更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可以持續做下去,永遠都可以做到。
凌偉業表示,集團本身亦開展了不同的ESG行動,包括減少用電和水,調高冷氣溫度等節能減排行動,除了環保之外,適逢集團周年慶,亦有不少回饋社會的行動去幫助一些弱勢社群,如與NGO組織合作,彩明街市每日會派發100份新鮮菜包,內含菜、肉、雞蛋和水果等,幫助附近的有需要人士。
伙NGO派菜包助弱勢社群
至於進一步增添可持續發展元素的計劃,凌偉業透露暫時未有打算,亦暫未考慮將措施擴展至其他香港街市,他以小孩子作為比喻,強調逐步穩健的重要性:「其實環保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的東西,但都是要先一步一步來,正如現在的小孩子,你不要一次教這麼多東西,他會反抗你的,你給他些時間,讓他先適應,所以其實我們不用這麼心急,因為我們已經走得很前了,全香港應該沒有人會這樣做的。」
「街市有街市的特色,對比超級市場僅僅是收銀處結帳埋單,在街市可能會和檔販聊聊天,甚至兩代人都在那裏買東西,是人情味濃厚一點的地方。」凌偉業說。他回憶街市開幕時,甚至有人穿着婚紗到此打卡拍照,街市仍然是一個不同人共同回憶的地方,雖然現時香港的街市會着重去做市場推廣的不多,集團亦希望透過線上線下的不同推廣,費多點心力去告訴別人街市怎樣好,知道這個街市原來是環保派系來的,並有意識地去愛護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