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讀書時節:筆迹隱藏性格密碼

【明報專訊】「哪一句是你孩子寫的呢?」熒幕上幾行手寫句子映入眼簾,家長們即刻議論。
「左上那句吧?」
「不,那是我孩子的吧?」
在一次活動中,有些家長一眼認出自家孩子的筆迹,更多人卻很陌生。或許從未細看過,才驚覺筆觸已悄然改變,不復往日熟悉。孩子已是中學生,還有多少家長會認真端詳他們的字呢?恐怕上一次仔細凝視,還是在小學時代。
孩提時學寫字,母親總是不斷催促:「寫好啲!」我自小字迹不工整,長大後成為語文教師,仍笑稱自己是校內寫字最醜的教師。坦白說,這曾削弱本就不多的自信;後來我才領悟,性格與筆觸息息相關。
每年我都為中一生上一節與字迹相關的圖書館課:不說明課題,只每人發一張A4白紙,請他們抄寫熒幕上的詩句。他們疑惑不已,就隨意地抄寫。抄寫過後,我一步步引導他們觀察自己的字———字佔紙張的空間多與少?字偏在哪個方位還是置中了?字體大小、字距、行距如何?每個字的結構孰長孰短,正了還是斜了……然後我介紹《你有多久沒寫字》一書,告訴他們,字迹,其實映照一個人的性情。
收藏家字形窄長 企業家平穩井然
這本筆迹學著作,副題是「原來筆跡反映你的個性」。作者林婉雯是國際知名的華裔筆迹專家,她在開篇幾篇短文中闡述筆迹學與心理學的關聯,並指出早在滿清時代,已於刑事與民事訴訟法中對筆迹鑒定作出規範──如此日常的書寫,古今中外皆有人研習。
全書由數十篇短文組成,以性格分析最為精彩。在〈筆劃人生〉一章,作者以英文書寫為例,將字體劃分為上、中、下三區,從斜度、粗細、長短、寬窄、力度等細節,窺見一個人的心思;版面佈局亦能折射性格的特點。文章精簡,又附上真實筆迹,讓讀者一讀就懂。像喜好收藏物件的人,字形窄而長、中段微左傾;企業領袖的字體大小一致、斜度平穩,版面組織井然。書中還有〈愛的密碼〉、〈待客之道〉等章節,透過不同性格的筆迹故事,所謂「一目了然」,從字透視了人物,也讓我們從「字身」觀察「自身」。
除了案例分析,書中也有〈坐姿重要嗎?〉、〈書寫的力量〉等隨筆,篇篇溫柔相伴。而我常重讀的是〈我的字很醜,但我很聰明〉一章。作者說,醜字背後或藏情緒,需要關注,又或腦中盡是密碼,暗藏天賦,她鼓勵我們多以字表達自己,而不必急於矯正。
「你寫『麥兜字』才是你」
我喜歡寫信給學生,也常在家人的桌上留一張「愛你」的小紙條。字醜,真的不好嗎?作為語文教師,我曾試圖練字,盼成好榜樣,卻不料學生說:「不要改,你寫『麥兜字』才是你。」他們說,看見我的字,就像看見我。
說回那一節圖書館課,我問學生,若字迹能映照個性,如今我們都以手機打字、表情符號和語音溝通,個性是否正被科技淹沒?上一次給家人手寫信或心意卡是什麼時候?在家長活動中,我問若可減少手機傳訊,回到筆下紙上,或許彼此能在字裏行間看出微妙細節?見字如見人,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林婉雯另有《你是誰?我是誰?解讀人心的筆跡秘密》,同樣引人入勝,她一系列筆迹學作品也值得細細品讀。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5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解鎖孩子心:推動「內在動力燃料」 (2025-10-14)
同理心學堂:建立情緒認知和管理技巧 (2025-10-14)
教女無方:必要的沉默 (2025-10-14)
超人DadDad:用愛與支持 築起孩子自信城堡 (2025-10-14)
增添父能量.青春期不是敵人:貼心爸爸的升級技巧 (2025-10-14)
教大GPS:自閉兒玩卡牌學社交 (2025-10-14)
童繪遊樂場:沉悶的素描? (2025-10-14)
童途有「理」:治療先天性扳機指 (202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