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港產VTuber煉成路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16年末,日本虛擬直播主(VTuber)絆愛走紅後,這類由「中之人」操控虛擬形象在網絡創作的形式逐漸被關注。疫情間迅速崛起、早前日本VTuber經紀公司hololive旗下成員星街彗星便登上了武道館;大空昴等成員也參加了大阪世博會的大型演出。放眼西方,患罕見病的Ironmouse除在2024年成為追隨人數最高的Twitch直播主,也曾在48小時內籌得逾100萬美元(逾780萬港元)善款給免疫缺陷基金會。回顧本地,也有一群努力耕耘的香港VTuber,遊戲製作者零零更以此為題推出獨立遊戲《異世界港V》(現可於bit.ly/46RHRNC下載試玩版)。

零零表示自己因hololive面向英語世界的Gawr Gura留意起這股潮流,約兩年前接觸到以hololive成員為核心創作的同人Roguelike遊戲《HoloCure》後,也想到創作集合香港VTuber的同類遊戲。一人開發、委託畫師提升質素,約7個月已製作遊戲九成內容,故事設定被科技逼入絕境的魔王召喚並洗腦VTuber展開侵略,玩家扮演勇者——對VTuber們瞭如指掌的「DD」(日語「誰でも大好き」,指同時喜歡不同VTuber的觀眾),透過擊敗幾位客串登場的香港VTuber,喚起其理性再並肩對抗魔王。聽下去有共行的意味,而眼見香港發展較其他地區慢,他也特意設計遊戲支援3種語言,望成為全球接觸香港VTuber的途徑。

在遊戲登場的本地VTuber陳凱婷披着「MK妹」造型,有着地地道道的香港味道。她說以往多看達哥、伍公子的直播,疫情時和朋友打機,又恰見hololive三期生「兎田ぺこら」(Usada Pekora)的精華片段,便萌生當VTuber的念頭。「人嘅熱情好快就會散,唔做就丟淡」,時下新人動輒籌備半年,她卻只準備了約一個月便正式出道:看教學自製角色建模、用免費素材,憧憬「MK」有義氣、好香港的形象,便以「凱婷」一名開始了香港VTuber之道。開始約半年便成功開啟YouTube收益、「交到家用」,也一直持續至今。

直播看似簡單,但先要用手機做人臉捕捉(Face Capture),再以VTube Studio或Warudo等軟件分別整合2D或3D等虛擬形象的動態,並輸入到OBS或Streamlabs等直播軟件,同時還要一眼關七控制遊戲畫面與留意聊天室,她打笑道盯着2至3個熒幕的狀態「好似的士佬」。製作Live2D建模、設計新衣裝樣樣都是成本,儘管請來朋友幫忙製作做建模,甚至眾籌3D化,但數年累積開支達7萬至10萬港元,每首原創歌曲也落在5位數字。與之相比,她說「初期收入都係零用錢階段」,因着熱愛,也因VTuber常要處理封面和平面設計,便逐漸發展副業支撐自己走下去。支撐她的還有股「唔忿氣」,她說香港是「攞唔到100分就係垃圾嘅社會,但冇人話做到金字塔最高嘅1%先叫成功」,初期被批評內容不夠有趣,後來發展逾百期的《做你飯友》節目充當觀眾們飯腳,不擅長唱歌的她甚至苦練歌藝出歌。本來無甚自信的她,希望回饋觀眾給她的信心和勇氣,「好似我咁音痴𠵱家都學到唱到兩句,係咪代表就算係好平庸、好普通嘅人,向前踏出一步都可以做到?」和零零一樣提到受眾或因使用粵語較窄,但凱婷指相比日本有上萬人觀看直播、Super Chat也未必能逐一回覆,本地VTuber魅力或在於更易交流、更有陪伴感;也想透過繼續走下去,告訴觀眾就算不擅長,也能在當中獲得一些東西。

文:鍾卓言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IG:@fridaymingpao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文化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