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北都自然公園選址土地遭違例剷平 涉1公頃被圍封稱「私地」 規劃署令復原

【明報專訊】新界北新市鎮是北都面積最大的新發展區,當中約20公頃用地擬建自然公園,面積與維園相若,惟規劃未落實公園範圍約1公頃農地已遭剷平,佔公園面積約5%,當地亦是擬議東江水綠道的起點。規劃署稱,有關場地屬違例發展,已發通知書限令11月6日或以前將土地復原。翻查紀錄,擬議自然公園相連的農地,最近向城規會提交兩宗改劃申請均獲批,分別興建凍倉及貨倉,惟其中一宗其後被發現違例發展,已被要求中止違例工程。有環團研究顯示,相關農地錄得98種鳥類,佔全港約17%,在北都範圍內生態價值評分名列首位,認為政府規劃自然公園時可考慮將範圍擴至毗鄰的優質農地。
明報記者 馬耀森
位處沙嶺 屬擬建東江水「綠道」起點
位於北區的沙嶺,在羅湖口岸附近有一幅農地,由梧桐河一直伸延至文錦渡,城規會地圖顯示,該幅農地逾63公頃,約等於3個維園。政府去年底公布新界北新市鎮發展,建議當中約20公頃農地發展為自然公園。至於擬建的東江水「綠道」,利用東江水管道建造綠廊,將發展區西部及東部連接起來,當中西面起點位於自然公園。
本報記者上月中到擬議自然公園選址,發現約1公頃土地被剷平,當中又有土地被鐵閘及石屎墩圍封,內有挖泥車,鐵閘上的告示稱該處為私人地方。
附近兩宗改劃獲批 一亦涉違例須復原
該處附近農地近期兩宗改劃申請,其中一宗擬議作臨時貨倉,地盤面積約1.6公頃,現場所見土地被剷平並被石屎墩圍封,地盤最接近東江水管距離只有數米。規劃署表示,該申請去年12月6日獲批,該署早前收到投訴稱場地有違規發展,經調查後發現填土工程違例超出城規會批准高度及範圍,已要求中止違例填土工程,並發通知書限令將土地恢復原狀,如未於限期前遵辦,當局會執管及檢控。
而位於土地以東擬議作臨時家禽冷藏庫及分銷中心的申請,規劃署稱考慮到申請人提出交通與排水改善方案及環境與生態方面的緩解措施、相關政策局的政策支持等,城規會上月批予臨時規劃許可。項目地盤約2公頃,申請者是香港冰鮮禽畜業商會。商會提交文件稱,多年一直尋覓合適土地作凍倉,將處理95%從內地進口冰鮮家禽。文件續稱,擬議發展包括3個一層構築物作冷藏庫及14個附屬構築物作電力、消防設備、機房及寫字樓等用途,營運時間早上9時至晚上8時、晚上11時至翌日凌晨3時。
沙嶺擁北都最高生態價值 環團促增巡
翻查資料,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23年發表《被遺忘的綠洲——擬建北部都會區內的高生態價值農地》,沙嶺農地生境多樣,包括旱田、水田、池塘及閒置農地等,錄得98種鳥類,當中39種為具特別保育價值物種如普通朱雀、金翅雀等,亦是北都區內9個調查地點中生態價值評分最高的地點。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沙嶺農地不但擁有高生態價值,亦是優質農地,政府已將部分納入新發展區自然公園,在這段過渡期應加強巡查及監察違例發展,避免農地遭破壞,另亦可考慮將公園範圍擴展至毗鄰農地。
自然公園不屬「優先區」 「時間表待研」
發展局表示,擬議自然公園位於現時上水濾水廠北面及梧桐河東面,主要為農田濕地。考慮其生態價值後,政府去年底公布新界北新市鎮發展建議,提議保留有關農田濕地生境並建立自然公園,提升生物多樣性,以達至發展與保育並行。局方又稱,新界北新市鎮項目範圍大需分期開發,會先發展香園圍口岸附近「優先發展區」,擬議自然公園位於「優先發展區」以外土地,發展時間表有待進一步研究。
(城市保育)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話你知:重要生態走廊沙嶺 連繫塱原后海灣濕地 (2025-10-19)
違例發展兩年增66% 農地重災佔近半 (2025-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