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無處不馬拉松「千城一面」 內地整頓「減量提效」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地踏入馬拉松季節,惟10月以來,全國各地至少取消或調整近百場長跑活動,已舉辦的賽事也罕見外國選手領獎,業界及長跑愛好者普遍將現象與「馬拉松新規」關聯,背後涉及迅猛發展10多年的中國馬拉松事業來到「撞牆」期,非整頓不能完賽。

10月多地「殺馬」 外國跑手銳減

「您報名的賽事『好運山東』2025龍口馬拉松暨山東省馬拉松聯賽(龍口站)組別健康跑個人組的訂單狀態已更新為『比賽取消,五日內全額原路退款』。」16日,山東跑步愛好者李玉武收到賽事取消的訊息,無奈稱「難得一次心血來潮,又給取消了」。

類似路跑賽事訂單取消通知,過去半個月在數以十萬計的跑者手機上顯示。「封面新聞」截至15日的統計發現,包括北京、江蘇、安徽、四川、廣東等許多省份的縣市在內,全國已有近百場賽事宣布取消或調整,其中25場直接停辦。隨着深秋來臨,這個「殺馬」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雖然各地宣傳馬拉松賽事時都有許多理由,但取消賽事並無告知參加者原因。中國政府採購網10月9日發布的「2025翁源半程馬拉松賽事運營服務終止公告」則透露端倪:「由於馬拉松政策新規,縣區級及以下的C類馬拉松賽事將全面停辦」。廣東翁源半馬是該縣今年新辦的一場C類路跑賽,賽事營運服務9月26日招標,原計劃11月2日開賽。

據中國田徑協會規定,路跑賽事依次分為A類(A1類、A2類)、B類、C類3個類別,C類賽事指社會力量辦賽、省級田徑協會或路跑賽事監管單位管理的賽事。

內地體育媒體人付政浩表示,業內都在熱議馬拉松新規:縣區級及以下的C類馬拉松賽事不再批准,每個地級市每年賽事上限為3場,高債務風險地區直接禁止辦賽,特別是那些債台高築的縣原則上不應再舉辦馬拉松。還有消息稱,冠名「馬拉松」的賽事僅允許舉辦全馬和半馬,取消「歡樂跑」等短距離項目,不設置贊助商名額;非世界田聯認證賽事未經批准不得邀請外國選手參加、不得設置高獎金。

網傳新規砍小賽事 專家:規範管理

新規最直觀的結果,是10月以來內地馬拉松的外國選手數量顯著減少。非洲跑手基普科埃奇近日在社交平台發帖稱,原定參加10月12日舉行的湖北天門馬拉松,開賽前兩天被突然取消參賽資格,賽事組委會給出的理由是「外事手續尚未完成」。自媒體「精英跑者」統計了10月以來舉辦的多場馬拉松,發現今年沒有任何外國選手登上領獎台,但去年同期仍有許多外國選手活躍。

還有部分A類賽事也疑似受「新規」衝擊,包括山西臨汾、安徽宣城、四川廣元等地的馬拉松賽事。原計劃11月23日舉行的江蘇蘇州環金雞湖半程馬拉松,至今未開始報名,也沒有出現在世界田聯的賽事日曆,消息稱可能取消。

就網傳「新規」,中國田徑協會表示「沒有了解到相關情况」。體育總局尚未公開回應。一名接近中國田徑協會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量賽事變更的原因並非網絡流傳的「中國田徑協會出台關於馬拉松賽事的新規」,而是源自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以規範賽事管理,更好地減量提效。

馬拉松激活「體育+文旅」消費

業界:沒政府補貼「九成虧損」

內地馬拉松熱潮在2010年起步,2011年全國還只有22場馬拉松賽事,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隨後,中國田徑協會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機制,把舉辦權下放給地方城市,「馬拉松」開始高速發展。

中國田徑協會《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披露,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總賽事規模達704.86萬人次。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路跑人群消費與賽事經濟》研究發現,2024年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全馬、半馬參賽者人均總消費達13,444元(人民幣,下同),是未參賽跑者的3.6倍。

長跑賽事不僅拉動運動裝備、營養品等直接消費,更通過「異地參賽」激活交通、文旅、住宿、餐飲等間接消費,這也是內地近年為擴內需,推動的「體育+文旅」消費模式。

但並非舉辦賽事就能賺錢,跑步文創公司艾國勇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許多中小馬拉松賽事,如果除開當地政府的補貼費用,九成以上都會陷入虧損。熱熱體育文化董事長飛龍對「時代財經」表示,以一場5000人規模的A類半馬賽事為例,籌辦至少要200萬元;一些在縣級城市或鄉鎮舉辦的小規模賽事,90%的收入都來源於政府採購。

地方群起舉辦當政績 專家籲避內捲

由於馬拉松「熱熱鬧鬧」、具宣傳效應,對許多基層官員來說,是看得見的「政績」。各地群起舉辦,也導致低級別賽事出現激烈競爭,很多區縣馬拉松會以完賽返還報名費、免費住宿等吸引外地選手參加,有非洲跑手參加更成為領導眼中的「國際化」硬指標。

然而在當前財政緊缺、贊助商疲弱、消費降級的情况下,舉辦馬拉松的效益愈來愈難體驗。央媒「光明網」評論稱,近期宣布取消的馬拉松多為「緊急叫停」,稱馬拉松應當「有序良性」發展,跟風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反而成為拖累地方經濟發展的項目。新華社引述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呼籲,地方辦賽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內捲式」惡性競爭,不要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

明報記者

(國情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