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輸勞申請跌 勞工界:優化措施成效仍待觀察

發佈於

【明報專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今年多次推出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措施,包括6月中起限制僱主半年內只可申請一次輸入外勞等。據勞工處數字,今年7至9月每月平均收到約978宗輸勞申請,較上半年月均約1221宗少。勞工界指數字跌未必反映措施有效,惟相信措施令僱主申請輸勞時更謹慎,倘要有效保障本地工人,則仍需設立機制,因應就業市場調整輸勞數目。

勞工處繼今年6月17日公布4項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上月10日起要求經計劃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的僱主於本地招聘期間每周到勞工處進行一次實地招聘。上月《施政報告》提出將兩工種實地招聘由4周延至6周。

據勞工處數字,該計劃今年7至9月月均有約978宗輸勞申請,較上半年月均約1221宗少;申請外勞由上半年的52,223人,減至7至9月的19,534人;最多申請的工種由侍應及清潔工,變為保安員及清潔工。

勞顧會勞方委員、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認為,措施生效前,當局已批出大量外勞配額,縱申請於7至9月下降,未必反映新措施有效,仍需觀察往後數字變化。惟她同意新措施有助政府表明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嚴打濫用的立場。

促設機制按市場調整輸勞數目

她稱當局須盡快檢視哪些工種已輸入過多外勞、影響本地就業,並設動態調整機制,倘發現某行業失業率持續上升、職缺減少、輸勞達職缺數目三成,便應暫停某工種輸勞。

工聯會副理事長兼勞顧會勞方委員林偉江稱,輸勞申請減少或多或少反映措施令僱主申請前要更謹慎思考,某程度上有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作用;但強調最有效仍是設立機制,因應就業市場調整輸勞數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餐飲實地招千職 面試僅170次 勞工界指偏低籲多宣傳 僱主嘆本地請人難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