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俠醫仁心:由破地獄到上天堂(二)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設有貫通各年級的「生命倫理」課程,為醫學生臨牀時面對生死建立道德倫理基礎。但當沒有實戰經驗的醫科生踏出醫學院大門,第一次面對真正病人死亡時,縱使有着白袍的專業培訓,經驗尚淺的年輕醫生一方面要安慰病人家屬,另一方面要平復自己的心情,當刻面對和處理着實並不容易。中大醫學院早前舉辦「醫生與笑匠談生死」座談會,希望為醫科生帶來一場不一樣的生死教育。透過電影《破.地獄》引發靈感,轉化成為討論生命意義以至死亡的一場教育講座。
「若你今日患上四期肺癌,除了打電話給我之外,你還有什麼事情要做?」主持人莫樹錦(Tony)問道。這並不是容易面對的人生轉捩點,我過去曾治療四期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大部分第一個問題都是:「我平時非常健康,為什麼會得到四期癌症?」每當我遇到病人未能接受患上末期癌症時,都會以打麻將或啤牌遊戲來比喻:「面對疾病就好像打牌一樣,在未開牌前我們都不能知道自己手執怎樣的牌。我們永遠只能在開牌後,才能因應手上的牌去作出決定。就算手執一副爛牌,我們仍要抱着不服輸的心情繼續打下去。」最差情况如四期癌症,病人亦會希望尋找方法治療,醫生要成為病人最強的後盾。
我十分認同Tony說:「一個悲觀的醫生,是不會有快樂的病人。」醫治癌症需要從病者和家人的角度出發,醫生在頑疾面前必須保持樂觀,雖然我們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拯救病人,但仍要時刻緊記「有時治癒,時常安慰」的座右銘。
許冠文(Michael)說:「人生好像一個旅程,沿途的風景對人生十分重要!」但這趟旅程卻不是自助旅遊,我們不能自主計劃出生和死亡的時間和地點。已故的喬布斯(Steve Jobs)20年前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說:「若把每天都當作人生最後的一天來活,總有一天你會是對的。你的人生有限,別浪費時間為他人而活。」他當時已診斷患有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得到重病後或許令他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既然明天可能會死,我們生活的態度應該是多做事,還是多玩樂享受人生?」Tony準備了數條最後沒用上的後備問題,這問題與病人和醫生面對頑疾時的無奈有着異曲同工,末期癌症病人應否不斷地接受治療,還是利用餘下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心願?!
Michael說他人生曾經歷一次生死邊緣,在海灘附近浮潛時遇到鯊魚,正當他思考怎樣對抗鯊魚攻擊時,腦海中閃過數個人的面孔,原來面對生死一刻你才恍然知道「最愛是誰」!生死不是人所能掌握,如果幸運地能選擇怎樣度過最後的光陰,我希望能和最愛的家人一起。
「一旦不想再救人……死亡已開始」
到底死亡何時開始?Michael語重心長地道:「各位同學將來當醫生,一旦你不想再救人,或者為錢而做,我就覺得那時死亡已經開始。」處理大量病人和複雜病情或許會磨滅我們的熱情,但希望同學們在將來不要因醫生的工作繁忙而變得麻木,更不要因金錢而為病人提供不必要的醫療程序。
一個多小時的「醫生與笑匠談生死」座談會接近尾聲,伴隨着我們3人成長片段和照片,還有林家謙主唱的《破.地獄》主題曲《普渡眾生》,「輪迴塵間的人/揮之不能/徘徊來生的往生……隨落葉生根/毋用來悲忿/回望在多少遺憾中普渡的眾生/才覺已得到福蔭」。人生有如外科手術般,存在多種變數,一針一線手起刀落,只能隨機應變,與其憂慮控制不了的未來,不如活在當下!
上期重溫:由破地獄到上天堂(一)
link.mingpao.com/85319.htm
文:趙偉仁(中大醫學院院長)
(愛手術、愛教學、愛創新、愛機械人、愛畫畫。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分享對生命的百般熱愛,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