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日「政界再編」首幕總結:自民黨暫保政權 下回大選見真章

發佈於

【明報專訊】隨着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敲定聯合執政協議,石破茂辭職引發的連鎖反應暫告一段落。然而,這場被日本輿論稱為「政界再編」(即政壇重組)的洗牌大概才剛開始,各大政黨按其政策主張、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重新合縱連橫,到底是短暫還是長久、疏遠還是密切、無力還是有效,仍有待選民的重新檢驗。換言之,日本政壇重組會如何發展下去,還看被認為有可能在明年初舉行的下回大選。

公明黨退出 挫自民黨擴聯盟美夢

在黨總裁選舉前,自民黨人顯然發着擴大執政聯盟來鞏固政權(重建參眾兩院議席過半)的美夢,尤其是原先熱門小泉進次郎的政治靠山菅義偉幕後拉攏維新會,在永田町已非秘密。惟「自公+1」構想的暗湧,在於受自民黨統一教會和「回扣門」醜聞(即「政治和金錢」問題)間接拖累的公明黨也有離心。

高市本月4日當選自民黨總裁後,竟未先安撫威脅如她上位則可能退出執政聯盟的公明黨,翌日反而先跟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秘密接觸。高市之後跟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首次會面時就「歷史認識」和「過度排斥外國人」問題上達成共識,但在「政治和金錢」問題未過關,尤其是高市任命「回扣門」其一最受爭議人物萩生田光一擔當黨要職,而且自民黨抗拒公明黨主張向企業政治捐款設限的提案。

到10日齊藤跟高市再會面後,正式投下自公聯盟解體的政壇震撼彈。外界認為,高市原已為玉木預留副首相暨財相的禮遇,但國民民主黨因公明黨退出而卻步。原已積極串連在野陣營推動政權輪替的立憲民主黨,則趁機促進「立民-國民-維新」三黨合作(並醞釀邀請公明黨),甚至拋出玉木拜相的誘餌,但玉木一邊表態有當首相的覺悟,一邊逼迫立民遷就自己的政策立場。在「立國維」合作陷僵局下,維新會決定重新接過自民黨橄欖枝,只是這次來自高市而非小泉——其實維新會和高市的政策立場分歧也有限,右翼意識形態更是相近。

自公聯盟過去26年來大部分時間穩定日本政局,其合作基礎是選舉配票和權力共享,但兩黨意識形態和政策立場的差異頗為明顯,尤其是安倍晉三回朝後力推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的解釋,作為集體自衛權的法律基礎,跟公明黨一貫和平主義立場相違背。如今自公聯盟失去國會多數,兩黨另尋出路,引發這次「政界再編」。

理念近高市遠立民 玉木猶豫失機

從高市當選自民黨總裁以來的日本政局發展,可見各黨合縱連橫時,意識形態和政策立場的相合程度要比以往更關鍵。以玉木雄一郎為例,他會在高市和立民之間猶豫並非無因——事實上,立民、國民兩黨雖系出同源(可追溯至2009至2012年執政的民主黨),但當初「分家」原因正是政策立場迥異——在積極財政、反間諜法立法、外國人議題、核能、安全保障等主要政策上,玉木的立場跟高市非常接近,反跟立民頗為水火不容。這可解釋為何玉木當初對高市的邀請顯然心動,卻向捧自己拜相的立民黨諸多要求。玉木如今仍向高市示好,表態願在經濟財政等雙方理念一致的政策議題上合作。

維新會保持距離防受拖累

然而,在群雄並起的當前國會形勢下,即使是自民黨也難以組建穩固的執政聯盟,維新會這次雖肯聯手,但暫拒派員入閣,顯然有觀察自民黨和提防受其過分拖累的意味。在財政和安保議題方面,高市早苗要推動自己政策料不會有過多阻力,但在政治和金錢問題上,高市甚至未必可保證獲維新會支持,隨時成為引致她被自民黨內部逼宮或被迫提前大選的導火線。

無論如何,這場令和時代的「政界再編」大戲,只是過了執政聯盟重構的第一幕,其結果就是自維聯盟取代自公聯盟。惟目前政治平衡仍顯得脆弱下,提前大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會否觸發進一步「政界再編」值得關注。

明報記者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自維聯盟簽字拍板 高市今成首女日揆 自民黨納維新會三大條件:副首都社保改革削議席 (2025-10-21)

知多點:日首相指名選舉 參眾院分開投票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