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不再獨立成章 教局:香港史無明顯刪減

發佈於

【明報專訊】教界關注高中新歷史課程中,香港史不再獨立成章。教育局昨舉行閉門簡介會,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兼「優化高中歷史科課程工作小組」委員胡俊傑回應稱,香港史在新課程框架仍佔兩個學習重點,無明顯刪減,「我們(局方)無忘記香港百多年來的國際面貌」。胡強調局方無「疏忽、偏聽」,並非只理會正面回應,局方留意到社會有「關注」課程改變的聲音,理解教師每次面對新課程皆會擔心及惶恐。

稱史學界重視社會經濟史

現時高中歷史科課程中,設「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單元,新課程則不再獨立成章,相關內容納入「中國與世界」單元,而本地政治史內容亦被刪。有與會教師昨向本報提供會議錄音,胡俊傑昨稱新課程談香港史時聚焦本地社會、經濟,因考慮過去10多年「史學界對社會經濟史研究的重視」,以及社經發展對學生來說更貼身。他說,局方無忘記香港百多年來的國際面貌,新課程仍涵蓋少數族裔在港的貢獻、香港如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等內容,盼助學生分析兩地和世界的連結。

刪港政治史 教師認同較抽象

胡表示,除了讚揚的聲音,局方並無疏忽、偏聽社會的「關注」,理解前線教師擔憂,盼教師明白「呢幾年準備嘅筆記、PowerPoint(簡報),相當數量喺優化後係可以用得番」。他重申局方與考評局商討後,會公布考評細節。

有與會歷史教師認為新課程刪走香港史「理由大家都心照」,指在2019年社會事件後,中學文憑試(DSE)甚少考政治史,料內容被界定「敏感」。惟他認同政治史過往「較抽象」,刪減後學生或較易掌握。

削日本史 教師憂減學習興趣

新課程另刪減日本史。該歷史教師料刪減為免學生比較中日,「點解日本咁快得,中國要等咁耐(才可變強)」。他稱日本受歡迎,過去有助提升學習動機,現刪減日本史並引入其他東南亞史,憂減低學生學習誘因。不過,他同意新課程加入20世紀前歐美發展史、工業革命的影響等,學生可更完整了解世史脈絡。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雙史「優化」4階段推進 中史卷二佔比減至25%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