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狄志遠:無接封口令 自願微調

【明報專訊】在以建制派為主的立法會,以非建制派自居的新思維狄志遠,任內歷23條立法、上任百日內提政改議案「走數」等爭議,但他自評努力觀察、拿揑「紅線」,既無放棄提民主,也在民生事務建言,尤其社福議題。作為較多批評政府的議員,談到傳聞中的「封口令」,狄說未曾接獲有關方面「指令」,大家就社會議題互相分析,他也理解有關方面的擔憂,自願微調表達,「對方愈放心對香港愈有利」。
認紅線鮮明 要小心處理
狄志遠當選後自稱「1對89」,但後期區議會改制、《基本法》23條立法、社工註冊局修例,都隨大隊投贊成票。他說,上任時未有鮮明「紅線」,空間相對大,但國安法例陸續出台後,「紅線變得鮮明,有些事要小心處理」。他說紅線時闊時窄,政治智慧在於有限空間內發揮最大效果,稱「民生福利的事海闊天空」,除了就社福事宜向當局提意見,自己也曾組織殘疾人士、洪水橋發展區居民舉行小型遊行。
狄志遠又提及,首兩年《財政預算案》投棄權,出於代表基層表達不同聲音;不過後期轉為支持,他稱非出於政治原因,而是看見當局在財赤下聽取意見,例如在小型社福機構的削資幅度妥協。
談及競選時承諾上任百日內提出「重啟政改」議員議案,最終隨任期結束而「走數」,狄志遠說對結果有遺憾,也接受選民批評。他回顧最初非常有信心,「唯一無把握是能否在100天內抽到籤提出議案」,但及後「各方面朋友」提醒社會缺乏氣氛,自己亦有感平時發言時提及政改,各界迴響不大。他認為社會共識是推動民主的條件,自言「只能在表達訴求上維持積極方式」,但對於動員社會「無能為力」,不過雙普選是《基本法》承諾,仍盼日後有條件推動政改。
冀議員勿做政府「啦啦隊」
外界盛傳議員在爭議事件接「封口令」,自認不時批評政府的狄志遠則說,有關方面曾「一次半次」表達擔心輿論發酵,而他理解對方擔憂,作一些遷就也無可厚非。不過,狄強調雙方屬互動而非「指令式」溝通,自己會向對方解釋事件嚴重度不高,而且議員角色是監察。
至於議員言論會否愈趨含蓄,狄志遠認為政府期望行政立法關係趨向共通,但當局無排除議員的監察職能,狄冀議員勿只做「啦啦隊」,否則易生施政盲點,也削弱議員認受度。他也盼隨着中央更放心香港的「安全系數」,會意識到作為國際城市必須更開放,「而立法會角色是帶領社會百花齊放」。
明報記者 李雯懿
(立法會退任專訪)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指中間派「另類聲音」仍有作為 (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