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護士:或噴氣聲誤導已開 述開氧樽步驟 有別指引

【明報專訊】79歲老翁轉送病房途中未獲供氧後不治一案,昨日繼續死因研訊,涉案兩名明愛醫院護士出庭作供。負責轉移事主的資深護師供稱,事前由另一護士同事接駁氧氣樽喉管。該同事則稱,她只調校氧氣樽供氧度數,沒負責打開開關掣,「大家都唔係好清楚(氧氣喉)駁落去嗰個係邊個駁」。在醫管局代表提問下,該同事同意調校氧氣樽供氧度時傳出的噴氣聲,有可能令她誤以為開關掣已打開。
護士長稱拔喉交同事駁 同事稱不知誰駁
事主陳全福於2023年11月27日入住明愛醫院等候接受白內障手術,翌日不治。明愛醫院護士長、資深護師陳少媚供稱,前年11月28日上午,她協助事主由8樓眼科病房轉往5樓深切治療部,事前資深護師戚慧芝負責把事主在牆上的氧氣喉接駁至氧氣樽。
陳少媚說,她把牆上的氧氣喉拔出,再交給戚,戚調校氧氣度數前問她供氧度數是多少,她答每分鐘5公升,之後她接駁其他儀器,沒親眼看戚接駁喉管,「再望已見條喉接咗去氧氣樽」。
陳少媚表示,其後她與醫生譚宇平及病人助理乘專用升降機,將事主送往深切治療部,事主血氧含量下降,她遂按譚指示,把氧氣樽供氧度數調校至每分鐘9公升。
死因研訊主任何卓熙問陳少媚是否有留意氧氣樽的開關掣,她答「我企嗰個角度……開關掣喺另一邊,唔係喺我嗰邊,所以我未必睇得到」。事主被送抵深切治療部後,其他同事發現氧氣樽氣閥沒打開。死因裁判官周至偉問事主沒獲得持續供氧的時間,陳答「一分鐘多啲」。
認同殘餘氣體也會傳噴氣聲
資深護師戚慧芝之後作供,她就處理氧氣樽過程的說法與陳少媚有不同。戚稱,她向陳少媚查詢供氧度數後,調校事主氧氣樽的供氧度,聽到「擰開時有氣噴出嚟嗰啲聲」。戚稱沒負責打開氧氣樽開關,因為她「逗留處理病人時間好短,未能組織到全件事情」。當陳少媚把牆上的氧氣喉拔出後,戚不記得是誰把氧氣喉接駁至氧氣樽,「大家都唔係好清楚駁落去嗰個係邊個駁」。
代表醫管局的姓莊律師問道,使用後的氧氣樽噴出殘餘氣體時,以及打開氧氣樽時也會有氣體噴出的聲音,「可否大膽假設,(當時)有氣噴出嚟,所以你(有可能)以為係開關掣開咗?」戚稱同意。
稱先開氣樽再駁喉 官:按指引先駁喉
就處理氧氣樽的步驟,戚認為應先打開氧氣樽開關,再調校度數,之後接駁氧氣喉至氧氣樽。周官引述醫院指引稱,應先駁喉,之後打開氧氣樽開關及調校度數;戚表示同意,並稱她的做法與指引在次序上有分別,而她是根據專業判斷來做,認為先打開開關對病人有利,但她沒就此事諮詢上級意見。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 989/23】
明報記者
(死因研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