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娛樂場】音樂劇《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 重新演繹「梁祝」十八相送

【明報專訊】繼2014年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與2024年《A.I.時代與梁祝的繼承者們》,劇團非常林奕華帶來「梁祝」系列最終章《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經歷10年蛻變,6名原班演員王宏元、路嘉欣、張國穎、黃人傑、趙逸嵐、鄭君熾,加上3名《A.I.時代》的「繼承者」祝家樂、陳盈盈、羅熙彥,兩個世代的「梁」與「祝」在美術館,談藝術、戀愛和我是誰。《梁祝的繼承者們》中的一句台詞,「我不是一直都在你的身邊,而你,不也一直都在我的身邊嗎?」成了現代關係的隱喻,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講關於得而復失、失而復得。
20首新歌 訴說分離故事
導演林奕華細說3齣劇作的連結,相信未來尚有無限可能,「當年《梁祝的繼承者們》結尾想寫藝術家去『哭墳』,所以場景設定為美術館,10年後《A.I時代與梁祝的繼承者們》就發生在美術館,寫初戀與秘密,結尾一幕關於思念,再度選唱《你有在美術館哭過嗎》。今次《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的劇名其實源自《梁祝的繼承者們》中的一句對白,亦延續了『美術館』這個設定,想講的是『比喻』。身為創作人總是要擔當祝英台做主動,想要表達所想,卻不願直接說出來,於是不斷用『比喻』的手段去打動台下的一眾梁山伯們。『珍重幾重,十八相送』,《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將會集中重新演繹梁祝中的十八相送,有多個關於分離的故事,有20首新歌,除情歌,更多歌是探討這個時代的人為何談不到戀愛?或不想談戀愛?」
滿載情感的視聽盛宴
林奕華稱劇裏的美術館,其實是一面鏡子,「祝英台也不過是一個媒介,觀眾不一定需要太多思考,只要好好去感受。作為一個不斷以原創作品接觸觀眾的劇團,每次演出都希望帶給觀眾一份禮物,你要來拆開它,才知道得到什麼,每個人帶走的可以是不同的禮物」。
《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音樂總監及作曲的陳建騏跟林奕華再度合作,提到對方為音樂劇的新歌填詞,比上次《梁祝的繼承者們》的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他來說更大挑戰,「林奕華通常不會將原著照實搬演,有非常多情境與角色,跟現實、人物、生活和情感息息相關,是有趣的經歷」。
陳建騏想對觀眾說音樂是非常直覺的載體,承載很多情感與信息,「但耳機或音響上聽音樂,跟現場看到視覺,以及演員表達出來的樣貌,是全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