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中大醫學院在港引入前列腺癌多模式局部定位治療 大減手術及住院時間 (20:44)

中大醫學院於2019年起引入3種局部定位治療方法,過去5年共為102名平均70歲的中低風險局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治療,其中一種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時間較傳統手術少四成,已納醫管局標準治療。中大研究團隊說,新治療有助大幅減輕患者的手術創傷與身心負擔。
3種局部定位治療包括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FU)、冷凍治療及靶向微波消融術(TMA),局部定位手術治療時間,中位數約為70至120.5分鐘,時間較傳統手術少三至六成。傳統根治性治療一般需住院3至5天。相比之下,超過六成接受局部定位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即日出院。
治療成效方面,患者的泌尿功能,包括控尿及勃起功能沒有明顯變化,生活質素穩定。復發率約為20%,大多屬於無顯著意義低風險級別。
研究團隊表示,對於局部原發性、屬中低風險的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有時候癌細胞只局限於前列腺一個特定位置,這些傳統方法所帶來的後遺症風險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令人困擾,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生活及經濟負擔。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主任吳志輝表示,本港首次有系統地引入多模式局部定位治療技術,並評估技術對中低風險局部原發性前列腺癌患者臨床成效,其中HIFU已成為醫管局標準醫療,將進一步探討和歸納其他定位治療模式在較高風險前列腺癌患者中應用潛力。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稱,每7名局部前列腺癌患者中便有一位適合局部定位治療,毋須一刀切作治療,令患者即使日後復發,仍有機會選擇再次接受局部治療。研究結果已刊登於亞太前列腺學會(APPS)期刊《Prostate Internat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