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冒牌水」風波 許正宇:採購人員洞察力及警覺性不足 (12:23)

早前政府釀「冒牌水」事件,於招標批核及合約管理層面出現多項問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指,由於當下商業環境錯綜複雜、騙案層出,而採購人員洞察力及警覺性不足以應對現况是最明顯問題。他提及,過去政府採購時希望善用公帑、物有所值,亦希望做到公平競爭,令更多承辦商或機構能夠參與投標,惟新投標者的出現令相關人員未能了解其背景,帶來潛在詐騙風險。
許正宇於今早(21日)接受節目訪問。他否認是次事件是當局過分着重「價低者得」而引致;他指出,相關投標者必須滿足一系列要求,包括水質、運水能力,及後才會考慮價錢,若不能滿足技術要求,無論價錢多麼低廉亦不會選擇購買。
他強調於昨日記者會上提出的三項措施,望能於制度改革、部門信息互通及工作文化上作出改善,賦權部門人員做好審查,提升警覺性,將為政府採購當作「幫自己買東西一樣」。
被問及為何「鑫鼎鑫公司」不被列於物流署「供應商名冊」上仍可中標,許正宇稱,因該名冊僅代表公司有向政府提供名稱及聯絡方式,性質屬「聯絡人資料」,用於政府有標書及採購需要時通知公司之用,不代表政府已審查過該機構。他表示「如果是一個正常的機構我就擺落去,不會有好複雜和具體的要求」,並稱以後會將「供應商名冊」改名作「通知名單」。他補充,相關採購資料和標書會於當局網站公布,名冊上的公司將收到通知外,任何人亦可透過網站了解。
於他解釋,現時審查條款較為籠統,僅列明承辦商需配合當局審查標書或履行標書的職責,但無列明可實地考察或可有第三方審查;他強調會賦權予相關人員審查,令權力更加「具體」,變成「工具箱中可使用的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