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中國發現2.49億年前安妮懷特魚化石 (20:53)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率領合作研究團隊,最近在安徽和縣發現兩塊保存精美的、約2.49億年前的魚化石標本,經詳細對比研究,確認其屬於腔棘魚目懷特魚科,並建立懷特魚屬一個新種命名為安妮懷特魚。
有關魚化石位於早三叠世海相沉積地層。徐光輝10月21日表示,安妮懷特魚的研究發現創造了兩項亞洲紀錄,既是腔棘魚目懷特魚屬在亞洲的首次發現,也是亞洲最早的腔棘魚目懷特魚科化石證據。
腔棘魚類是一類生存了數億年的肉鰭魚類,其演化歷史可追溯至早泥盆世,在由水生到陸生的四足動物演化中有重要研究地位。
二叠紀末生物大滅絕之後,腔棘魚類在三叠紀早期達到分類多樣性的高峰,但在該時期的亞洲,腔棘魚化石記錄極為零散,此前已知的中華腔棘魚和巢湖魚兩個屬標本均保存不佳,限制了學界對腔棘魚類演化格局的理解。
根據化石標本推斷,安妮懷特魚全長至少42厘米,比同時代的絕大多數腔棘魚類都要大,代表了早三叠世懷特魚科迄今所知最大的屬種。
安妮懷特魚化石發現研究相關成果論文,近日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發表。(中新社)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