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四中全會奠十五五基礎 GDP增速目標不變 2035軍力國際影響力要大躍升
【明報專訊】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昨日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目標包括未來5年中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等。儘管經濟放緩,會議公報披露2035年遠景目標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不變,意味未來10年年均經濟增速需保持在4.5%至4.8%左右;遠景目標並有微調,增加了「國防實力」及「國際影響力」要實現「大幅躍升」。
據新華社發布的會議公報,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2026至20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鬥5年,到2035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爭高質量發展有顯著成效
5年前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有關2035年目標都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這次公報披露全會要求2035年「國防實力」及「國際影響力」亦要大幅躍升。昨日全會亦提出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
2035人均GDP達中等發達國 增速需保4.5%
全會未對「十五五」期間的經濟增速提出量化要求,但重申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研究指人均GDP為2萬至3萬美元左右)目標,依照測算,要在2035年實現人均GDP達2萬美元,內地未來年均經濟增速需保持在4.5%左右;若人均GDP要達2.5萬美元,年均增速需達約4.83%。去年內地GDP增速為5%,今年前三季度GDP按年增長5.2%。
十五五不確定因素增 經濟長期向好不變
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會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但同時,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要保持戰略定力,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對於「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全會還就產業體系、科技發展、國內市場、區域發展、綠色轉型等眾多方面提出要求,強調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升民任軍委副主席 候補中委7人被「跳過」 (2025-10-24)
5年前稱「保持」 今提「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2025-10-24)
學者:回應中國多重挑戰 強調製造業重要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