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潮行GBA:北上歐遊 沙面懷舊

發佈於

【明報專訊】TVB電視劇《巨塔之後》一段劇情講述陳展鵬騎單車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遇上劉佩玥,有眼利網民發現取景地不是布拉格廣場,而是廣州沙面島,還戲謔說主角是去了「布拉腸廣場」,「在沙面踩單車去食布拉腸就有份」。但之所以沙面充捷克,蓋因沙面這座小島確充滿異國風情,獲稱廣州的「小歐洲」。

明報記者 蔡宛均

沙面位於珠江白鵝潭畔,面積雖僅約0.3平方公里,卻承載厚重歷史。自宋朝起沙面已是廣州重要對外通商口岸,近代更因地理位置優越,成列強競逐的寶地。這片區域1861年被劃為英、法租界,1946年才被中國政府正式收回。至2024年1月,沙面島上保留169棟歐式建築。既有雄偉穩重的新古典派、流暢簡約的新巴洛克式、浪漫的仿哥德式、創新的現代主義、殖民地券廊式,也有中西融合風格,令這裏成歐陸建築「大觀園」。今年9月,經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評定,「沙面街旅遊休閒街區」亦成為新一批「省級旅遊休閒街區」之一。

正因沙面歷史背景特殊、建築風格異於市內其他地區,每到假日就有不少遊客「打卡」。例如道路兩旁奶黃色、米白色、薄荷綠等顏色外牆的洋樓,每幢都像電影布景,許多新人會來此拍攝婚紗照,也有短片博主、旅客拍照。值得一提,沙面的星巴克也有別於其他門店,為配合歷史和周遭風格,特別保留拱形門窗、石柱與歐式雕花等,外牆刷滿「Tiffany藍」,庭院裏植物環繞,亦令這間星巴克成為沙面景點。

沙面還有一處地標,就是1983年開業的白天鵝賓館,是中國首間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曾接待無數國際政要。賓館由霍英東與廣東省政府投資合作興建,並由中國著名建築師佘畯南和莫伯治設計。酒店面朝珠江,設計融入西方與嶺南特色,曾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現代中國」形象的象徵,如今翻新後也是沙面的打卡地。

不過作為多年的旅遊景點,沙面也需求變以保持吸引力,廣州市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今年初提出,沙面仍有業態定位不清、高端品牌匱乏及文物改造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建議對該處整體重新定位與佈局,包括重點引入博物館、藝術展覽、高級酒店等,亦可參考上海外灘、香港中環等地經驗,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打造兼具時尚與國際化的新沙面。或許今次藉「布拉腸廣場」之機,可讓「小歐洲」找到新的突破口。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