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IMF上調港今明年GDP增長預測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亞太地區經濟展望》,預測香港今年GDP增長為2.4%,較4月預測上調0.9個百分點,明年增長則料有2.1%,亦上調0.3個百分點。報告亦將亞洲區今年增長預測上調0.6個百分點至4.5%,明年上調0.1個百分點至4.1%,主要是由於美國關稅較當初宣布為低。不過IMF指出,美國加徵關稅、保護主義抬頭,或導致對亞洲出口需求減少,最終拖累亞洲經濟增長,明年增速進一步放緩,經濟前景偏向下行。

美關稅或拖累亞洲經濟增長

IMF在上周公布全球經濟展望,預期中國內地今年GDP增長4.8%,明年增長4.2%,另一主要出口地區東盟五國今明兩年增長分別為4.2%和4.1%。IMF指出,今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受惠於強勁出口、繁榮的技術投資周期,全球金融環境寬鬆、美元貶值,亦有助亞太區進行貨幣和財政政策寬鬆支持內需。

不過IMF預期,隨着美國加徵關稅對亞洲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預期明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關稅仍有很大不確定,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是導致經濟下行的主要風險,而相關不確定性亦會拖累投資和市場情緒,一旦國內或全球形勢收緊金融環境,則可能放大貿易因素帶來的衝擊。

另一方面,IMF稱外部挑戰也會加劇亞洲區內經濟的內部問題,不少國家受服務業持續疲弱、地產低迷、消費信心不振影響,疫後就業和收入復蘇乏力,而部分地區債務高企限制財政刺激空間、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亦影響復蘇。此外,IMF稱亞洲區原本已面對生產力增長放緩、人口老化等問題,而中國內地經濟過去強勁增長,惟現時內需疲弱、通縮壓力、出口貨品價格下降,或對區內產生負面外溢效應。

IMF建議,亞洲經濟體需採取措施提振消費、內需,並提高生產率增長。短期內,政府應採取有針對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緩解貿易衝擊影響。同時,當局應進行結構性改革,例如支持服務業發展、提升金融中介效率,進一步推進區域內貿易金融一體化,以及進行財政改革以管理支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