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美企接連破產 次級私人信貸惹關注

發佈於

【明報專訊】美國汽車零件公司First Brands及次級汽車貸款公司Tricolor於9月宣告破產,上周再有次級車貸PrimaLend Capital Partners申請破產保護,令市場關注次級私人信貸業的風險。市場上一直有商業發展公司(BDC)從公開市場獲取資金,積極投資在私人信貸公司,但隨着上述公司破產,削弱市場對私人信貸公司及BDC信心,摩通行政總裁戴蒙更稱市場內可能還有更多「蟑螂」。外界憂慮,BDC及私人信貸公司可能面臨資金流出,備受財務壓力,亦有監管機構警告,放貸給這批公司的銀行有可能因此受累,甚或波及整個金融體系。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金融時報》、彭博、路透社、英國《衛報》、Seeking Alpha

私人信貸早於1980年代興起,當時仍屬少數借貸途徑,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收緊監管傳統銀行,要求銀行持有更多資本,以緩衝高風險的貸款,令銀行放款時往往要多加審查借款人,放貸過程變得既昂貴亦緩慢,此時造就私人信貸興起。此外,金融海嘯後銀行利率低企,讓私人信貸公司以超低利率向銀行大額借款,再用來放貸,賺取利差。

私貸公司向銀行借款 再放貸賺利差

據另類信貸委員會(Alternative Credit Council)及安永統計,私人信貸業爆發式增長後,去年全球私人信貸業手頭管理約3萬億美元資產,黑石另料行內該數字於2030年內將升至4.5萬億美元。

雖然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數據,私人信貸業手頭管理資產對比全球銀行業的188.7萬億美元,仍屬小數字,但隨着私人信貸業快速增長,以及銀行界對新興行業的風險敞口日益擴大,已引起全球監管機構注意。

市場有一類公司名為BDC,主要從公開市場吸引資金投放到私人信貸公司,成為公開市場與私人信貸公司之間的橋樑,部分亦有上市。不過,隨着近期First Brands、Tricolor等公司接連破產,令市場憂心會否「火燒連環船」,將危機擴散至金融體系,

金融資訊平台Seeking Alpha評論,First Brands破產前不斷從華爾街借款,但過度依賴負債及浮息貸款,加上財務披露不夠仔細,令公司最終要付出代價。在申請破產後,First Brands數十億美元的定期貸款從略低於面值的100美仙暴跌至36美仙。此外,First Brands破產、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中小企信貸質素全面惡化,似乎共同形成BDC的完美風暴,令BDC陷入全面崩潰中。

市場憂慮蔓延 BDC股被拋售

Seeking Alpha引述BDC Reporter報道,目前僅4家上市的BDC對First Brands有風險敞口,惟這些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均相應急挫,其中Prospect Capital(美:PSEC)、Great Elm(美:GECC)均大跌逾三成,Palmer Square(美:PSBD)跌約17%、PhenixFIN(美:PFX)跌逾一成。Seeking Alpha預料,整個BDC板塊都會受牽連,市場預料市場將出現更多問題,現時BDC股份正被拋售,近期破產事件亦令恐懼在私人信貸業蔓延。貸款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亦因此受波及,據理柏數據,美國貸款ETF於10月份資金流出約15億美元,為6個月以來首次。

目前市場正熱烈討論,到底私人信貸公司及BDC是否有足夠透明度,讓投資者安心。彭博分析,Tricolor和First Brands的問題都是來自不透明且複雜的融資工具,引起投資者疑心,並使市場擔心還有其他隱而未現的問題。《金融時報》批評,First Brands及Tricolor數周內相繼倒閉,突顯銀行與這類「非存款金融機構(NDFIs)」之間複雜且不透明的金融安排。

摩通等因Tricolor破產提列減值損失

另一方面,由於私人信貸公司很多時候以浮息定下派息政策,美聯儲減息亦令市場憂慮這些項目會削減派息,影響投資意欲。金融資訊平台9fin文章指出,隨着美聯儲「放鴿」,BDC已備受壓力,例如黑石集團減少旗下BDC黑石私人信貸基金的派息,料市場內會有更多類似舉措出現。

雖然私人信貸公司屬於「影子銀行」,但不少銀行有向這批私人信貸公司放貸,目前更令市場憂慮風險有機會擴散至銀行業。《金融時報》稱,據估計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對更廣泛的NDFIs的風險敞口高達4.5萬億美元,平均約佔其貸款總額的9%。該報補充,First Brands和Tricolor倒閉反映,即使一家公司在傳統銀行以外的範圍借貸,破產後仍容易影響銀行業。

Tricolor當時除了從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市場集資,亦借助摩通(美:JPM)、五三銀行(美:FITB)、巴克萊銀行(美:BCS)的信用額度,將次級汽車貸款打包成債券。這3家銀行近期均有提列資產減值損失。

戴蒙:或會有更多「蟑螂」

摩通表示,銀行向私募股權、私人信貸公司、對冲基金等NDFIs放貸時缺乏透明度,促使投資者要求提高在這幾類投資的回報,彌補箇中風險。該行分析師在報告中批評,近期全球銀行股遭拋售,正是由欠佳的風險管理所引發,First Brands的供應鏈風險敞口即屬明證,但更重要是,全球銀行體系對NDFIs的資訊披露非常薄弱。

摩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警告,許多BDC以大幅低於帳面價值的價格交易,料私人信貸領域可能還會出現更多問題,「當你看到一隻蟑螂時,可能還會有更多,所以現在每人都應警覺。」對於摩通要就Tricolor貸款而提列資產減值1.7億美元,戴蒙承認現時不是該行「最好時刻」。

IMF:應收緊監管非存款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憂慮銀行與NDFIs之間的關係,警告經濟衰退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連鎖反應,提醒隨着銀行對NDFIs的風險敞口不斷增加,一旦NDFIs陷入困境時,例如評級下調或抵押品價值下降等,就可能會顯著影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IMF強調,應收緊監管NDFIs。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她擔憂該板塊擔憂得經常「夜不能寐」。

《衛報》則評論,私人信貸業由美國企業主導,然而特朗普卻積極廢除金融監管,全球監管機構不太可能制定新的透明度或資本規則來改變現况。該報指出,私人信貸崛起正引發辯論,討論是否要進一步放寬監管傳統銀行,傳統銀行亦認為被迫建立財務緩衝以防範高風險貸款,令其放貸成本比不受監管的競爭對手高。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