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大灣區GBA專題:港星御用攝影師 北上掌鏡轉掌勺
【明報專訊】曾將絕代風華攝入快門,如今則樂於擺弄鍋碗瓢盆。過去身邊巨星璀璨,現時最愛下廚煮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見證香港影視娛樂巔峰的著名攝影師蔣家驊,已從攝影圈淡出,近年轉投美食界,更為好友親自下廚煮家宴,「最緊要開心」。
明報記者 林迎
蔣家驊位於廣州海珠區的工作室「myspace」3月18日開幕,當天捧場的都是知己好友,還有梁朝偉、張曼玉、梅艷芳、劉嘉玲、章子怡、李嘉欣——這些昔日他合作過的明星照片掛在牆上,講述主人「威水史」。每次憶起照片背後的故事,蔣家驊就滔滔不絕:「Maggie(張曼玉)剛剛選完港姐時我就開始拍她,合作了十幾年。」「當年我影李嘉欣的時候,她還是『?妹』。」「林青霞有什麼都找我去拍,最後也成了朋友。」
1987年,在法國讀完平面攝影的蔣家驊回港,發現商業攝影雖然發展蓬勃,但風格單一,創意欠奉。「當時感覺香港好落後,10個攝影師有9個半都在工作室裏影明星,大家打同樣的燈、做類似的事。」在時尚之都起步的他,既沒找到想「跟」的攝影大師,也沒合適工作室,決定「自立門戶」。
80年代回流感港落後 自立門戶揚名
一個偶然機會,蔣家驊由朋友推薦到藝術雜誌《號外》面試,對方十分欣賞他的風格,當場決定讓他操刀拍攝封面。「《號外》雜誌在視覺藝術界好緊要,你做得兩期封面,全香港都識得你。」而當時很多雜誌都以知名演員做封面,蔣家驊亦由此踏進娛樂圈,因拍攝明星而知名,1990年代更出任港姐評判,風頭無兩。
「在一個空間裏、打個『世界光』(均勻佈光),化很靚的妝,擺幾個固定甫士、微笑——你睇番以前啲相,會覺得『好娘』。」蔣對當年「流水線」式的明星照十分不滿,認為攝影師一定要有自己風格。他總是約明星到街上、到海邊,讓他們自由發揮,展現更自然、生活化的時尚一面,其作品脫穎而出,大獲好評。
蔣說,若明星認可某個攝影師,就會長期合作,因雙方彼此信賴,更能發揮「氣場」,「如果明星與攝影師不熟悉,佢擺乜你就影乜,不會為配合你而專程做某些『感覺』出來」。1989年,梅艷芳在巴西為唱片《In Brazil》拍攝封面,正是蔣家驊操刀。「以前影菲林,無人知會影成點,全靠攝影師現場把握。」蔣笑說,「影了幾百筒,要帶回香港冲完才知行不行,不行也沒有辦法重拍。所以出國這種重要的job(工作),只會交給熟悉的攝影師。」
千禧後北移 對攝影圈心淡移情弄饌
從千禧年起,蔣家驊工作重心逐漸北移,2005年與廣州太太結婚,後更將香港的工作室結束,「我想,這都是命運安排」。隨着對攝影圈心淡(見另稿),原本是私人興趣的美食慢慢在生活佔據更多位置。他說早年也曾投資餐廳,不過對運營不太有心得,交過不少「學費」。他的餐廳往往主打「自家研發」菜式,例如融合上海菜、法國菜、非洲菜的風格,呼應他原籍上海、法國留學、非洲拍攝的歷程,「新加坡、泰國、意大利菜我也煮,我認為美食是無國界的」。
在他看來,研發菜式與攝影都是創作,既好玩又有商機:他可以做高端私人廚房設計顧問,與廚櫃、電器公司合作,「煮什麼菜要用什麼煲、什麼爐,怎麼用收納空間最合適,當中又如何體現生活美學,這我很清楚」。
做攝影「沒什麼朋友」 入美食圈廣結人脈
「我做高端攝影時身邊沒什麼朋友,但加入美食圈後,識了很多各行各業的朋友,當你煮得一手好菜,大家都想嘗試一下。」蔣家驊說,現在煮食令他快樂,他計劃每月在myspace主辦「家驊家宴」,由他親自下廚,既可作為朋友談天說地的聚腳點,亦可承辦高級私人聚會。
「現在只會選自己喜歡的事來做,還好我喜歡的事太多了。」蔣家驊說。
相關字詞﹕攝影師 私房菜 蔣家驊 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