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珍酒李渡有望成港首隻白酒股 通過上市聆訊 收入保持增長
【明報專訊】今年初,網傳一份所謂「IPO紅綠燈行業審核標準細則」,內文提及多種行業將被禁(紅燈)上市,當中包括白酒行業,市場頃刻醒悟,怪不得自2016年自金徽酒(滬:603919)上市以來,再無白酒公司上市。但香港市場或將打破這股「禁酒令」。今年1月內地白酒商珍酒李渡遞表,向港交所(0388)申請上市,並於上周日通過上市聆訊,有望成為香港白酒第一股。所謂「無酒不歡」,即使去年內地新冠疫情橫行,但集團收入仍保持有一成半增長,總算飲得杯落。
撰文 旻晞
說起來,珍酒李渡已是2020年以來,第五家尋求上市的白酒企業,在之前包括國台酒業、郎酒、劍南春等酒企都未能成功闖關。而今次珍酒李渡轉戰香江,協助其闖關的聯合保薦人包括高盛及中信建投國際。
珍酒李渡集團創辦人吳向東於2000年代初開始進軍白酒業,及後創立了華致酒行,先後與五糧液及茅台開展合作關係,並於2009年先後從貴州珍酒廠及恒源拓展收購了「珍酒」及「李渡」這兩個白酒品牌業務,成為集團的根本。
按2021年收入計,集團於中國所有白酒公司排名第14位,市場份額0.8%。集團產品主要針對次高端及以上級別的白酒市場,其次高端及以上級別的白酒產品產生的收入,由2020年的51.8%增加至2022年的65.4%。
疫情拖累 經調整盈利增長放緩
集團目前旗下有四個主要白酒品牌,旗艦品牌醬香型「珍酒」覆蓋中端(按500毫升建議零售價:100至600元人民幣)、次高端(介乎600至1500元人民幣)至高端(1500元以上人民幣)市場;至於兼香型「李渡」則主攻次高端及高端市;其餘兩品牌包括同樣主攻次高端及高端的「湘窖」,以及以中端市場為主的「開口笑」。按2022年收入計,珍酒仍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高達65%;其次為李渡的15%。
按國家標準,白酒可根據香氣特徵分為12種香型,主流香型包括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及兼香型,按2021年收入計這四種香型便佔整個白酒行業的96.3%。而當中,醬香型近年發展迅速,預料至2026年將取代濃香型的第一大地位,市佔率料由去年的32%增至42%。珍酒品牌可說是迎合了市場的需要。
從業績看,近年內地白酒銷情受疫情所拖累而波動,珍酒李渡亦不例外,2021年集團收入及盈利從2020年大幅反彈,誰料至去年再受疫情所拖累,不單酒廠生產間歇關閉,連帶集團的銷售推廣活動亦受嚴重影響,令去年經調整盈利(主要撇除一批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增幅,由2021年度的1倍大幅降至去年的11%,但至少仍能保持收入及經調整盈利上升(見圖);毛利率亦保持擴張。
疫情為內地白酒行業帶來中期波動,但內地政策才對行業影響更為深遠。過去數年,政府加強監管規定,間接影響白酒行業的消費及銷售。例如「三公消費政策」及《關於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三公消費政策」就是限制政府部門就公務接待等開支,導致政府官員減少白酒消費,政策一方面一時影響了白酒行業的增長,如市場參與者由2017年的1593名大幅降至2021年的965名,但另一方面,既然飲酒機會變少(公務不能飲),需求便轉向商務聚會,且既然「機會難得」,要飲便自然「愈飲愈豪」,加上內地中產階級抬頭,推動了內地白酒市場邁向高端市場進發。
招股文件引述研究報告預料,內地次高端/高端白酒市場市佔率將由2021年的35.7%,增加至2026年的48.3%,幾佔半壁江山。
「禁酒令」陰霾 存貨不斷升
不過,政策對白酒行業的陰霾仍揮之不去。今年2月,全國酒徒被人保集團一紙通文給嚇了一跳。當時人保財險印發通知,向全體員工發布「禁酒令」,要求在工作時間內和工作日午間,一律不准飲酒;公務活動中禁止提供和飲用任何酒類;公務接待一律不准飲酒等。市場擔憂人保集團的「禁酒令」是否只是冰山一角,尤其在目前商界紛紛緊隨國家風向,會否有更多企業,甚至連大型民企也宣布「禁酒令」?
但至目前為止,這仍是市場的猜想。倒不如先關注珍酒李渡本身營運,而由吳向東進軍白酒業以來,一向不吝嗇於市場推廣,增分銷開支。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珍酒李渡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佔總收入的16.8%、20.0%及22.9%,愈見上升趨勢。此外,經營層面上,儘管去年盈利仍有上升,但經營現金流卻出現淨流出7.1億元人民幣,相對2020及2021年分別有淨流入15億及9.7億元人民幣,反映其經營現金流呈惡化中。
另一項值得留意是集團存貨問題。集團目前主要透過經銷商銷售,僅約一成是透過直銷銷售,而從往績數據可見,其存貨金額不斷上升,雖則集團解釋存貨上升,是因為繼續擴大白酒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但若按存貨金額佔收入比例,過去3年比率分別為72%、52%及88%,未來若市場需求放緩,其去存貨壓力不輕。
過去兩年私募基金KKR曾先後斥資3億美元及5億美元入股珍酒李渡,合計獲得16.21%股權,而大股東吳向東目前則控制81.28%持股。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