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狄志遠:區議會寸土必爭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日政府透露,區議會檢討工作已接近尾聲,快將公布具體安排;特首亦公開表示,區議會仍會與過往一樣,發揮地區諮詢組織的功能,是說明區議會將繼續存在。對於這點,新思維表示歡迎。

筆者在1980年代曾擔任民選區議員,角色是爭取改善民生設施、就各項政策向政府反映民意,及幫助市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區議會是香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亦已運作超過40年,多年來經過多次檢討,逐步走向民主化。

培養政治人才的有效平台

一直以來,區議會都發揮反映民意的功能,透過民選區議員,積極表達民意。而政府在推行社會及地區政策時,都會諮詢區議會;立法會相關文件都會列出區議會的意見如何。過往一段長時間,區議會在促進官民溝通方面,起着積極及正面作用。

另外,不少基層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少困難,例如經濟問題、就業問題、居住問題、交通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他們很多時會孤立無援,於是會找區議員幫忙。所有區議員辦事處都是市民的「解難排憂雜貨店」,幫助市民解決生活困難。這亦是每個區議員每天的工作,為市民解決問題,有助紓解民怨。

作為區議員要反映民意、幫助市民排憂解難,他需要掌握民情、了解社會政策、認識政府工作程序、有效跟各方溝通等,這樣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區議員是需要不斷學習,因此區議會是有效培養政治人才的平台。過去及現在,不少局長、副局長、立法會議員等,都有從事區議會的經驗。

民選議席角色不能代替

需要反映地區多元聲音

所以,政府在檢討區議會之後,繼續確認區議會的功能及角色,是有利於地方行政。當然,我們仍然期望及要求區議會向民主化發展。有消息稱,區議員會由多個途徑產生,包括直選、間選及委任,經不同途徑產生的議員可有多元發揮。不過新思維認為,民選議席是具有不能代替的角色。民選議員與選民的關係是最直接的,由於是經選民選出,民選議員必然要向選民負責及交代。因此,區議會應該有一定數目的民選議員,這樣才能體現議會的民主成分。

區議會雖然是地方諮詢組織,但亦要反映地區上的多元聲音,因為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因此,我們盼望區議會選舉能夠容讓不同政治光譜的有心人士參加,讓不同聲音都能夠進入區議會。現時的區議員來自不同黨派,除了建制派,還有非建制派的民主黨、民協及獨立人士等。所以日後的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政黨的代表應該可以參選。當然,有非建制政黨會對未來區議會選舉制度感失望,惟筆者希望大家仍能積極參選。民主發展,從來都是寸土必爭。

作者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