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A苗園圃:聽聽年輕人心聲

發佈於

【明報專訊】工作中包括教導學生有效溝通方法和基礎演說技巧,在設計評核方案時,膽粗粗找機構合作,辦公開比賽,疫情中讓大專生與一眾中學生以演講短片形式來比併。感恩反應不俗,不少中學教師踴躍帶領學生參與,已連續舉辦第四屆,每年有過百名參賽者。學生透過比賽講出對父母的感受、想法,以及對家庭的憧憬,當中有不少內容值得我們關注。

用短片作品謝親恩

歷屆演講主題都離不開家庭,皆因合辦單位是本港致力推動家庭價值機構之一,尤其重視及支援父親角色。父母要腦袋風暴中的仔女平日好聲好氣回應自己?想青春期的孩子懂得反思,適時說聲「對不起」或「我愛你」?有點天方夜譚嗎?比賽卻讓我看見年輕人的可能!

第一屆冠軍大專生阿健以作品《「媽媽」,父親節快樂!》取勝。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短片中訴說爸爸如何父兼母職。由不理解為何爸爸總是板着臉,到因參賽有機會整理自己對他多年來的情感而明瞭其難處,令阿健主動踏出一步,跟爸爸說感恩話。大專生阿德在第二屆比賽奪冠,他在作品《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中輕鬆幽默地刻劃自己與沉默寡言爸爸的一些生活片段,不愛說話就隨時隨地以寫便條紙來表達,阿德初時覺得爸爸的溝通模式使他困擾,長大後多加思考,便學會從欣賞角度去看爸爸那份執著情意。

冠軍女孩在第三屆誕生,當時就讀中五的阿詩在短片《童稚之年,報以莞爾》中,演繹自己作為女兒角色的蛻變。自認小時候不知足滿口是埋怨,疫情禁足期間,阿詩才發覺平日父母甚少展露笑容,反思物質豐富但缺乏親情的童年又有何意義?於是她決定以行動和笑容來回報親恩。就讀中四的阿睿以《當我成為父母,我會教導子女珍惜的重要性》成為今年榜首。他表示從事高風險行業的父母在疫情首當其衝,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日常生活仍有所掣肘,不再像以往般時常帶他外出遊玩,令他現在格外珍惜與家人相處的一分一秒,認為自己有責任要教曉下一代珍惜。

當年輕人靜下來,花點時間整理思緒,他們會明白父母心,也能學會感恩。作為父母,何不嘗試為青春期孩子製造多一點靜下來的空間?

盼父母多陪伴少謾罵

參賽者不單向自己父母說心聲,有些更藉機會向天下父母作勸諫。先有成長過程期盼父母陪伴更多的聲音,後有年輕人心底裏渴望聽見從父母嘴裏說出的話。在他們心目中,原來覺得家長的時間分配完全不行,親子時間都被工作搶光了;而父母口中對他們的質疑和謾罵,普遍也蓋過了認同和鼓勵。今年有一道題為《父母曾說過又影響我最深的一句話》,我聽到年輕人講述不少父母摧毁他們自信的說話,也有晦氣及極端的言詞,統統都可令他們無地自容,或無所適從。

早前遇見一對特地由天水圍來到位於觀塘頒獎禮場地的夫婦,目的是為競逐「最佳現場演繹大獎」的女兒打氣。5名參賽者各有特色,有學生比喻爸爸是灌溉孩子成長的園丁,說得頭頭是道;有的出動樂器、歌聲或道具,繪聲繪影盡顯溫情。最終,那對捧場夫婦的女兒,憑藉爸媽一句鼓勵說話「你不是做不到,只是未做到」的故事勝出。那刻,我感受到陪伴和肯定對年輕人正面影響的重量。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