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我們會否邁向零廣告的新聞時代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Alphabet和Meta股價因廣告收入回升而猛漲;與此同時,廣告收入每况愈下的新聞媒體,正逐步撤離廣告市場,靠付費訂閱重拾升軌。我們會否最終邁向一個看新聞不用再被廣告煩擾的時代?

由梅鐸(Rupert Murdoch)持有的新聞集團及美國《紐約時報》最近公布季績,盈利持續增長,並雙雙歸功於成功的訂閱制。旗下品牌包括《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和道瓊斯通訊社的新聞集團(News Corp),訂戶總數逾700萬,當中近500萬來自財經媒體,訂戶人數較新冠疫情前翻了一倍。

集團行政總裁Robert Thomson說,數碼盈利已佔集團總盈利超過五成,形容那「不僅是一場數碼進化,而是一場數碼革命」。他說集團在過去3年錄得最高盈利,勢頭似乎仍能持續,並歸功於過去10年從波動的廣告收入轉向訂閱收入的策略。該集團在10年前接近一半的收入來自廣告,如今降至16%。

他表示,產品綑綁的設計有效地增加讀者參與度,減少長期流失率,令子公司道瓊斯旗下的財經媒體增長強勁,訂戶忠誠度極高,平均續訂率超過九成。所謂產品綑綁,即是推出套餐,讓讀者付一個月費飽覽各個新聞產品和頻道。他們還計劃將英國老品牌《泰晤士報》打到美國,推出美國數碼版。

至於《紐約時報》,去年數碼訂閱收入也首度超過10億美元;旗下現有約1030萬印刷和數碼訂戶,當中970萬戶只訂數碼產品。《紐時》跟道瓊斯一樣強調產品綑綁的重要,目前四成訂戶正付費使用多個產品。他們稱綑綁訂戶比起單一產品訂戶的參與度和續訂率更高,而且隨着訂閱時間愈久,愈願意在他們的產品上花錢。

「新聞去廣告」革命 香港或冇份

全球廣告市場被科技巨企搶佔,新聞媒體分到的餅愈來愈小,而且幾乎沒有話事權。例如facebook和Google去年微調演算法,全球媒體流量立即暴跌,導致靠流量賺取的廣告收入非常波動。

相反,訂閱制完全由媒體自己經營,可控程度甚至比起傳統報攤發行更高。國際媒體近年重視產品開發,造出用戶體驗不比facebook和Google差的產品,吸引讀者直接登入、直接付錢,現在終於踏入收成期。另一項較少人談及的優點是,訂閱制能夠令新聞機構脫離商業掣肘,不用顧忌文章可能得罪廣告客戶,因為最大的客戶就是讀者。

不過,香港付錢看新聞的熱潮似乎一去不返。這場「新聞去廣告」的革命,香港可能冇份。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