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馬逢國:催谷經濟難靠日夜繽紛 應吸引國際遊客 發揮聯通中外功能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期本港社會就如何催谷經濟的討論,甚囂塵上,例如多區已經推出的「日夜繽紛」,有建議繼續發放消費券,也有因每個周末有數十萬港人北上消費而建議開徵離境稅等。但所謂堵不如疏,若本地沒有吸引市民留港消費的魅力,即使徵收20元、30元的離境稅,也難阻北上之勢,反惹大衆不滿。

筆者認為,拉動經濟還需引入外來動力。特區政府和旅遊推廣機構應着眼國際高消費客群,旅遊業設計相應的旅遊方案配合推廣,致力吸引國際遊客來港,為本港經濟注入動力之餘,也有助香港發揮聯通中外的功能。

過去數月,訪港的內地和亞洲遊客確實有所增加;惟西方面孔遊客,明顯是較過往少了!有意見認為與「外國人不來中國了」有關,因作為東西文化交匯點的香港,往往是西方遊客的「東方行」其中一站,不去中國內地,就少有專程來香港旅遊的!

但北京為吸引更多西方商旅,去年12月起向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及馬來西亞6國,試行免簽證12個月。特區政府和旅遊業應策劃更多吸引國際遊客的旅遊方案,以攫取國家放寬入境免簽證帶來的商機。

旅遊方案 不能單一

吸引國際遊客,筆者認為過去「一套方案,全球風行」的宣傳策劃不再適用,旅遊業和推廣機構有需要調整市場策略,針對不同市場、不同目標群開展宣傳;二是與業界共同策劃制訂不同風格和檔次的旅遊方案,為高消費群組提供度身訂造服務;三是提升面向遊客的行業服務水平,加強再培訓或專項培訓是必須的;四是推出優惠,如筆者在提交給財政司長的預算案建議中,建議向機場入境旅客發放消費券。

旅遊方案之所以重要,皆因不同族群有不同興趣,例如西方遊客多喜東方風土人情;中東伊斯蘭遊客則喜歡購物;亞洲文化差異廣闊,內地遊客的喜好多元多變,旅遊方案自然不能單一。

其次是香港是否有足夠和全面的接待能力,服務不同國家的遊客。以語言為例,近期「風眼」主角美斯(Lionel Messi),說的是西班牙語。國家最近給予免簽證的6國,當中5國及「一帶一路」上大部分國家,也不是英語系。香港服務業能否應付發展帶來的新需求,都是新的挑戰。

提振經濟 非單靠政府可做到

筆者回應預算案諮詢時,因應香港當前的短板,提出了數項建議,包括由政府與商界攜手設立「傳統產業競爭力培訓配對基金」,以津貼形式鼓勵在職培訓,提升從業員的服務態度與水平、語言能力、AI(人工智能)和電子支付等新科技知識與應用,也好配合香港今年加強舉辦盛事活動,以及2025年香港擔任國家全運會分場將會帶來的需求。

另一項建議是設立「注目巡禮基金」,支持「吸引眼球」的活動來港舉行,例如國際巨星來港演出等。惟經歷球王美斯來港不落場的事件後,政府負責審批撥款及支援的部門和官員,就需要同時加強監督項目的工作。

三是建議政府與商界合作設立「國際旅客消費券配對基金」,向持護照從機場入境的旅客發放消費券,展現香港的好客之道,鼓勵遊客在港消費。隨着二維碼普及,發放消費券的成本降低,參與的商戶都毋須投入大量資金,使用上也便捷。

要提振香港經濟,並不單單是政府及官員的責任和能力就能夠做到,而是需要各個經濟層面甚至每名市民攜手合作去造就。只有全面提升接待服務水平、營造友善好客的氣氛、制訂多元吸引的旅遊專案、舉辦更多注目盛事,才能吸引更多國際遊客來港、帶動經濟持續發展、重塑香港「好客之都」地位,也讓香港更好地發揮聯通中外、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旅遊中心的角色。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界別)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馬逢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