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最低工資擬年年檢 增可加不減制 方程式參考經濟增長通脹 最快今公布

發佈於

【明報專訊】實施13年的法定最低工資面臨「改制」。消息稱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擬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料引入「可加不減」計算方程式,將參考本地生產總值(GDP)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數據,即意味與經濟增長及通脹掛鈎,料政府最快今日公布詳情。勞工界歡迎「可加不減」方程式,並認為可在經濟通縮時保障勞工福利;商界也認為做法可平衡GDP及通脹,但如經濟突然變差而未能下調最低工資,或會對部分僱主造成壓力。

最低工資自2011年5月1日實施,至少每兩年一檢,並由勞方、資方和學者代表組成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協商;歷年5次上調和1次凍結,時薪由最初28元增至目前40元(見表)。勞工界多年批評最低工資水平嚴重滯後,爭取一年一檢。

前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最低工資委員會去年10月向政府提交報告和建議。消息稱最低工資擬改為一年一檢,料引入計算方程式,由去年及此前過去10年的GDP和反映基層通脹情况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等數據組成;即使方程式得出負數,也不會下調最低工資,只會在凍結水平。

工聯:可保通縮時勞工福利

曾任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的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支持「可加不減」方程式,認為可確保基層勞工在通縮及負增長時不會被減人工,但認為方程式計算或令加幅偏低,未有讓基層勞工能分享經濟成果,希望新機制可讓加幅追上市場。

議員:可客觀數據代勞資爭拗

研究最低工資的民建聯議員顏汶羽認為,方程式能以客觀數據代替勞資每年爭拗,亦能加快檢討最低工資水平回應勞工市場的反應。但他稱「可加不減」方程式下,若經濟極衰退,僱主便不能以調低工資維持公司營運,領取最低工資僱員亦不能以減薪求職,可能令更多人失業,故認為制度應留有空間讓行政會議與特首視乎經濟情况調低最低工資。

學者倡加條款應對極端情况

保減薪空間 以免適得其反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新機制是好事,「(以往)搞好耐先檢討又追唔上,中間好多爭論」,方程式可令加幅更客觀,對勞工更公平,但若只推行「只加不減」機制,一般當經濟出現大變化時如金融海嘯,工資會因應市場而有一定下調,「到時僱主睇到呢個價覺得唔值,佢可以唔請」,或會尋找替代方案以減人力成本,長遠或不利勞工。他建議可在機制加入條款,列明如出現極端情况如疫情及金融危機時,可參考實際情况決定變幅,「如果個機制出嚟係負數,經濟情况係嚴峻,都應該減」。

商界憂經濟差或致部分僱主壓力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稱理解及明白政府對基層勞工的福利保障,商界期望最低工資可由市場自行調節,新加入方程式可平衡GDP及通脹,勞資雙方均能取得平衡。他說最低工資一直產生漣漪效應,大部分企業已未必以最低工資請人,但上游職位仍需相應加薪;另指如經濟突變差而未能減最低工資,或會對部分僱主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