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健熙:官民缺互信 管治陷困難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日,嘉禾旗下的嘉禾啟德及屹立銅鑼灣58年的總統戲院分別結業。過去幾個月廣被討論的「結業潮」、經濟不景的憂慮,再次成為焦點。特首李家超在本周二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中,被問及結業潮時回應指「如果我們沉醉在日常生活經常會見到的一些變化,並把它以一個誇大的方式處理,我覺得對整體香港——每個人都希望香港可以更加輝煌——未必是一個最正確的方法」。他認為行業更替在社會經濟轉型時不斷發生,「我看到香港人有很多新想法……可以看到各個經濟活動在不同領域中都開始活起來……不同的人氣會變成財氣」。

市民表達擔憂 非「誇大」感受

特首的發言衍生一些討論,有些市民會覺得,「沉醉」和「誇大」的是政府自身,由「Hello Hong Kong」到「Happy Hong Kong」,由「夜繽紛」到「18區日夜都繽紛」,還有政府以至各區區議會都在紛紛討論設立的什麼打卡點等,都是例子。這些項目給市民的觀感,就是一窩蜂去做些相類似的事並且誇大其效益。

另外,社會上關於「結業潮」的討論,是因為市民看見很多店舖結業、滿街「吉舖」所產生的印象。或許市民對結業潮的定義跟政府不同,但我很難想像有什麼人會很「沉醉」於此。大家對此有較多討論,正正是因為「日常生活常見的變化」是最深刻、最切身的事情,情緒自然較強烈。市民無主動誇大自己感受,只是看見自己常光顧的店舖一間間結業,路過鬧市旺區的「吉舖」又增加了,由衷表達自己的擔憂而已。

我在本版文章多次論及,本屆和上屆政府與市民的感受脫節,無法知道市民情緒。本屆政府有多名曾在傳媒任職的人加入,看來是有打算加強傳訊工作、加強與市民溝通。可惜近兩年來,都沒看到太多拉近政府與市民關係的成果。官民之間對事情判斷有差異,實屬平常,但若官民互信本已不足,沒有修補互信之餘,官員還長期給市民「離地」的印象並且不停加深,官民間的差異會漸變成鴻溝,對政府管治也會造成困難。

官民差異 不停擴大

這兩年間,官民的差異和缺乏互信基本上沒有好轉。政治理念上的差異自是其一;但即使我們撇開政治而聚焦討論社會民生事項,官民間的差異仍在不停擴大。由防疫政策鬆綁步伐、簡約公屋選址、招商引才和挽留人才的方向、2元乘車優惠爭論、器官捐贈風波、盛事基金應用,到最近的垃圾徵費和外賣餐具走塑等,本來一些或可透過加強溝通去討論處理的事,都好像演變成官民間的不信任或對立。特首對「結業潮」的回應,某程度上也將這差異再次呈現出來。

除了結業潮是否「沉醉」或「誇大」,特首提及的「經濟轉型」,也可稍為討論一番。當然,我同意在社會經濟轉型期,行業更替的確時有發生。惟對市民而言,則好像從未聽政府說過已踏入這個經濟轉型期。

政府一直說香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民間(包括我在內)不少人都說,香港過去可以在中西方之間「食四方飯」的優勢已在縮減,建議政府不要時時太「戰狼」(最近連「戰狼」了一段時間的葉劉淑儀也這樣說),需重建香港的國際形象。政府認同這方向嗎?但這樣算是經濟轉型還是微調?還是不知什麼時候,政府已決定不再走這條路了,而需要轉型?那麼轉型方向是什麼?社會有什麼需要配合,要什麼樣的技術和人力資源?這些轉型,需要與社會討論嗎?市民同意、支持嗎?政府有政治能量推行嗎?

《論語》中有「民無信不立」一說,西方政治學中亦有「塔西佗陷阱」一語,兩者都強調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重要。筆者提出以上一些觀察,是希望再次呼籲政府要着力與市民重建互信。

缺自發公民 政策難推行

2022年5月李家超當選特首那天,我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新任行政長官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建立政府與民間的互信。若新政府無法消除社會的不信任,施政和管治將仍然事倍功半、舉步維艱」;及後在《明報》亦撰文指出「政府和民間社會的基本互信,是施政的一個基礎,最少不會政府做什麼都覺得不懷好意,願意觀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願為政府決策『背書』」。近日環保政策帶來的種種爭議,都揭示了缺乏官民互信、沒有願意為政府決策背書的自發公民,對推動社會政策甚至推動社會範式轉移,均會造成極大的困難與缺陷。

這不是單單一項環保政策怎樣落地所產生的問題,是官民間缺乏互信所致;這也不會只是影響一項環保政策,而是對整個政府管治均有重大影響。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河南的講話亦提到「塔西佗陷阱」。這段話的原文、解讀,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專題報道中仍可找到。筆者希望以此作結,也供香港官員作為參考——「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健熙]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