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提早投資 加大複息效應助退休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不但提升了大眾的衛生意識,還改變了港人對退休計劃的態度。根據施羅德投資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發現2024年香港人平均在40歲時開始制定退休計劃,而2018年為45歲;研究又顯示,在職人士所需的退休資金儲備與退休後開支之間,平均存在240萬港元的差距,故應盡早規劃個人退休生活,「提早投資、增加投資額」會是不二之法,透過加大複息效應,有助儲得足夠退休金以安享晚年。

明報記者 袁國守

按施羅德投資「2024年香港退休調查」研究顯示,自新冠疫情後,未退休港人對投資回報有更高期望,預期每年可獲得的投資回報率達5.7%,較2018年的3.7%有明顯增長。當中,受訪者最關注的三大退休議題包括:醫療費用高於預期 (76%)、通脹降低資產價值 (73%),以及若經濟持續衰退,為個人生活和事業帶來的影響 (72%),因為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退休累積財富的能力。

研究又顯示,新冠疫情過後,港人更急切為未來做準備,近一半 (48%)的受訪者表示,與新冠疫情前相比,更強烈認為現時有需要為退休後的潛在醫療保健開支進行儲蓄。此外,46%的受訪者更為認同有效的財富管理在退休計劃中充當重要角色,而38%表示更為願意調整目前的生活方式,作為實現退休計劃的一部分。

但值得留意,部分受訪者傾向於「活在當下」,並會優先考慮目前的生活體驗,而非着重長遠的財務保障;超過三分之一(36%)的受訪者表示,與疫情前相比,相比於為退休儲蓄,將資金用於獲取更多當下體驗更為重要。

施羅德投資認為,整體而言,普遍港人仍低估了長壽效應對退休生活的影響,實際上他們的退休儲備很可能無法完全滿足退休生活的需求。該研究顯示,雖然香港人退休後的平均壽命為22年,但受訪者預計退休後的平均壽命僅為15年。研究亦顯示,未退休人士的退休財務儲備似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所需的退休資金儲備與退休後開支之間,平均存在240萬港元的差距。此外,在評估個人退休計劃時,僅有一半 (53%) 的未退休受訪港人表示,有信心在他們預期的退休年齡(中位數為62歲)時,達到理想的財務儲備水平。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有73%的未退休港人打算在退休後繼續工作,與美國相比,此比例為40%。

施羅德籲勿忽略「預設投資」效用

然而,施羅德投資環球退休計劃主管Lesley-Ann Morgan提醒,儘管許多港人願意在退休後繼續工作,但根據該公司在退休投資管理方面的環球經驗來看,透過延長工作時間並不能完全解決退休後的財務短缺問題;作為退休金計劃成員,盡早主動規劃個人的退休生活才是更好的方案。她又指出,當退休金計劃成員接近退休時,應探索能夠將資產轉換為穩定退休收入的投資工具,而且旨在能夠獲得足夠的資本增值,以支持未來的收入流,同時抵禦通脹。

施羅德投資香港退休業務總監劉以浩表示,未退休人士可以自行制定退休資產配置路徑,並專注於累積財富和於早期承擔更多風險。他指出,在職人士要建立更多退休儲備時,主要可通過提早投資、增加投資額,以及採取策略提高回報。他表示,當投資期愈長,就能相應加大複息效應,隨着年齡增長,進取型投資比例應減少。另外,劉以浩指出,對於尋求簡單和輕鬆退休投資方式的人士而言,不應忽略「預設投資策略」(DIS),因為這種策略的風險水平會隨着強積金計劃成員臨近退休年齡而自動調整。

資產配置方面,當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年內有機會啟動減息周期之際,施羅德投資最新「超配」美股、歐股及日股,政府債及商品則持「中性」評級,因正於黃金和工業金屬中獲利。

對於持續創新高的美股,永明資產管理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龔偉怡表示,下半年維持對美股偏好看法,雖然2022年以來美息累升5.25厘,但美股表現仍然理想,主要因為有盈利上升因素支持;除了科技股龍頭企業盈利理想,去季八成標指成分股業績都好過市場預期,展望未來12個月盈利續增12%,科技企業更料增近25%。

至於港股,龔偉怡看法中性樂觀,認為近期反彈後估值仍然便宜,市場觀望下月內地三中全會會否有更多政策支持,帶動港股估值回歸中值。對於MPF客戶配置,她認為要視乎客戶年齡和投資風險取向,以30歲承受風險能力較強客戶為例,股票可配八成,債券可配兩成,美股可作為核心資產配置,加上中港股票、低碳基金分配風險,而美國若進入減息周期,定息資產會最為受惠。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