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何濼生:公開試當然不是「超重要」

發佈於

【明報文章】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嚴元浩講席教授趙文宗的鴻文〈論《公開試當真》帶來的反思〉(2024年7月17日《明報》),呼籲培養考生面對挑戰的意志和應付失意的抗壓力情商,而不要逃避「公開試就是一試定命運」、是「超重要」的「事實」。其本意雖好,但卻非常誤導。家長、學生、老師,希望你們千萬不要誤信。

唯一「超重要」是活出最好的自己

其實,在所謂最重要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只不過是一個某種生涯規劃的一個踏腳石,只是發揮生命潛能的一個工具目標而已。怎可能是「超重要」?

我們生命中唯一超重要的,其實一定是活出最好的自己——不要埋沒自己的潛能,要愛惜自己的生命,維護自己的健康。考試取得好成績,相對於活出最好的自己,怎可能更為重要?

稱在公開考試取得好成績是「超重要」,不單是誤導,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趙教授希望學生們能夠培養應付壓力的能力,但事實是可能反而會傷害應付壓力的能力。

我最近主持了一個兒童事務委員會贊助的壓力和情緒管理訓練工作坊。有一名家長面對孩子學習欠積極時,非常氣惱,自稱情緒瀕失控。這正是「成績好超重要」論帶來的結果。

其實,做到自己的最好,已是真的最好;再逼自己只會損害健康,反會使自己表現失準。人生不是向別人「交功課」,而是追求自己的真善美。家長和老師要懂得順應學生們不同階段的能力,有序開發潛能;要懂得鼓勵之道,切忌出口傷人,因為傷害家人或學生自信心或自尊心的說話,不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孩子潛能各不同 不應強求學業成績

事實是:孩子的資質、潛能各有不同,學業成績本來就不應強求。但如果孩子學會反思而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如果老師和家長把着眼點放在孩子是否努力,並誠懇地讚賞他們的努力,慢慢培養他們不太着重成績而改為着重「活出最好的自己」,已經是值得高興、可喜可賀。

家長緊張孩子成績,十分自然;惟孩子做得好還是不好,卻不可能靠「緊張」達到。我會奉勸家長,多用一句「成績點樣唔緊要;盡力做到自己最好才是最緊要」,可協助孩子減壓,並可幫助孩子長遠下去不光是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還可在人生方方面面取得愜意的成績。

我們要明白壓力的來源。家長和老師對成績過分關注是其一;努力卻力有不逮是其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是其三;跟別人攀比是其四。因此,引導孩子不必跟別人攀比,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大家誠意欣賞孩子的努力,都可以大大減低壓力,並大大提升他們的韌力。

教育局於今年4月提出了很對焦的《4Rs精神健康約章》。「4R」包括:

一、休息(rest):協助學生從小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足夠休息、充足睡眠和休閒活動;

二、放鬆(relaxation):教導學生適時放鬆,關顧精神健康及懂得自我關懷;

三、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加強同儕、師生及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提升聯繫感,幫助學生明白自己在不同關係的角色及其重要性,願意承擔責任並作出貢獻;

四、抗逆力(resilience):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壓力和挫折,教導學生以正面態度處理情緒、應對壓力和克服困難。

然而,在考試取得佳績「超重要」的社會氛圍下,這「4R」又如何啟動呢?大家緊張成績,如何relax?過分重視成績,是不是會傾向犧牲rest?家長和老師情緒失控,如何改善relationships?如學生想着即使損害健康都要「使命必達」,又怎樣培養resilience?

《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意思是某條路走到盡頭,發覺走不通,人就要懂得變。人要懂得:永不放棄的,應是開發自己潛能,讓生命潛能開花結果。這才是終極目標。「超重要」的怎可能是考得好成績如此狹隘的工具目標?

作者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及經濟系兼任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何濼生]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