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指改制後仍提改革 料中央不滿港現狀

發佈於

【明報專訊】回歸以來香港經歷3次政改,2014年佔領運動發生,2021年中央重寫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分析,新選制下經濟與社會問題尚未解決,中央官員屢提改革,反映其不滿目前本港管治,惟會否因而要改革政制言之尚早,有待中央判斷治理問題成因。

政改前提重建互信 終極問題「誰執政」

2014年政改在張炳良眼中是政制發展「分水嶺」,民主派醞釀「佔領中環」,中央因而制訂「831方案」。他說北京懷疑民主派企圖挑戰中央,普選終極問題是誰來執政,便要確保安全系數。「佔中」演變至79天「佔領運動」,群眾紮營佔據交通要道,張炳良稱之為「廣場式攤牌」。「廣場是天安門廣場,從北京眼中就是提醒他1989年」,他稱事件導致北京對普選戒心愈來愈大。

「香港現在的治理,我認為從很多迹象去看,北京不滿意,否則都不會經常講改革。」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中央制訂新選制,強調「全面管治權」與「愛國者治港」。張炳良說,中央的「如意算盤」是新選制實施後經濟向好,深層次問題迎刃而解,自然毋須走回政改舊路,不過現况似乎事與願違,經濟依然波動、挑戰重重,「改制之後,香港政制是否因此被認為非常順利,一些以前做不到的,現在什麼都做到?我又不覺得是這樣」。

民主派消失 政改唯一動力中央

這是否再思政改的契機?張炳良認為政治格局改變,民主派既已消失,質疑建制派是否如昔日般同意政制向前走,民主化的唯一動力只有中央。「如果要北京推動政改,第一北京對香港有沒有信心?第二他對現在的政制滿不滿意?」

張稱管治不善成因複雜,取決於北京判斷「香港問題的結在哪裏」,例如是否牽涉外部干預。但從中央角度出發,他謂即使政制有缺陷,推動政改未必就能化解,「2019年之前,大體上政制都是順着泛民要求發展,究竟施政是否改善了?(中央)覺得不是,施政愈來愈艱難,又拉布」。

關鍵回到信心問題,張炳良認為政改前提是重建互信,「因為(中央)過去被蛇咬過,這樣開放就會大亂」,要讓北京相信港人不會忽視國安,毋須擔心香港添亂,雙方也要檢討過去為何出現「泛政治化」問題。對於會否落實雙普選,張自言「看不通」,估計北京在觀望與思考,「是否這麼快已去到結論?這就是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