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慢病共治」篩查一次 一日生活開支 基層婆婆抱恙少求診 「120元非小數目」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擬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下稱慢病共治),資助市民以120元到私家醫生篩查糖尿病和高血壓。然而,對於靠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度日、年逾七旬的張婆婆來說,即使曾兩度因血壓飈高入院,但考慮到篩查費等同一日生活開支,便即卻步,「又不是什麼大病,自己小心點就OK」。社協幹事連瑋翹稱,收費不應成為市民篩查的阻力,敦促政府豁免基層篩查費,確診後轉回醫管局普通科跟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值得探討替基層市民提供類似篩查,長遠有助減低政府醫療開支,形式則需再議。

明報記者 張逸羲

張婆婆與丈夫同住長沙灣過渡房屋,兩人合計每月領取約8000元長生津,扣除租金餘下不足6000元生活費,即每人每天約100元。她飲食清淡樸素,不曾確診慢性疾病,自覺身體無恙,多談兩句,才說起原來曾兩度因血壓飈高住院——一次是新冠疫情前,一次是去年染疫時,服藥後血壓恢復正常,醫生對她說「一次半次」血壓高不用擔心,毋須長期服藥覆診。

曾高血壓住院 感冒靠成藥濕疹靠醫券

至於其他毛病,她總是「忍字訣」,傷風感冒靠成藥,退不了燒才預約普通科,有時難捱只好到急症室;長期濕疹則找中醫跟進,花去每年2000元醫療券的絕大部分。家庭醫生每次診症數百元,對她或是遙不可及的奢侈。

為改變市民「有病才看醫生」習慣,慢病共治擬資助市民到私醫篩查及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收費120元,覆診則建議收150元。張婆婆說,120元非小數目,未必會參與,由同一家庭醫生貼身跟進病况固然理想,但非必要,「覺得自己無事就不了」。

社協指令基層卻步違初衷 倡豁免篩查費

連瑋翹認為,篩查費用會令基層卻步,或致延誤診症,與「早發現、早治療」目標背道而馳;稱政府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更以獎金等方式確保醫生質素,「那麼張婆婆的家庭醫生在哪兒?」他敦促政府豁免基層參加計劃的篩查費,以及於普通科推行「一人一家庭醫生」和服務改革路線圖,確保基層和一般市民醫療服務對等。

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指出,醫管局普通科於2019/20年度有86.4萬名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其中23%正領綜援或高額長生津等(見圖)。醫衛局早前稱將討論普通科定位,考慮補貼經濟不優厚者。

身兼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的蔡海偉稱,慢病共治目的為把部分病人分流至私營體系,讓公營醫療集中照顧基層。他認為首階段要先推行並檢視計劃成效,下一步探討為基層提供類似服務。

倡先檢視成效 社服聯會:基層由公醫照顧

被問到普通科應否接手基層慢病篩查,他稱需考慮如何避免令有能力負擔私醫的市民湧回普通科,以及醫護人手問題,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