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34):終身學習

發佈於

【明報專訊】大約兩星期前,一個風雨飄搖的星期四,我在書展舉辦了自己的新書座談會。當日有很多嘉賓、好友及讀者出席,在此我再次感謝多年來大家對我的支持。還記得在整理新書文稿時,重讀這10年寫過的文字,有些寫得痛快淋漓,不枉曾經年少輕狂。可是年紀大了,碰釘子多了,也有些文章寫得欲語還休,要讓讀者自己領悟。過去10年的確是變幻莫測,無論在行醫、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上都遇上意想不到的挑戰。

轉眼間行醫超過30年,雖然白頭髮多了,但堅持要做個「不一樣的醫生」的情懷始終未變。小時候,我眼中的醫生都是高高在上,很有個人性格,不屑與黎民百姓多說一句話。如今企業文化主導下,醫生卻變成大機器裏的小螺絲,面目變得模糊不清,滿口都是程序及指引。社會需要有質素的醫療體制,亦需要人性化的醫生。當然,醫生也是人,我們也會感到軟弱、無助、焦慮、恐懼、憤怒,甚至會犯錯。但無論怎樣,行醫者必須毋忘初心,永遠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既然天下間沒有「完美」的醫生,行醫者又如何面對眾生苦難?我深信要把自己走過的崎嶇道路、流過的汗水與淚水,以無私的心傳承,栽培青出於藍的下一代醫者繼續為眾生解除苦難。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年輕一代的成長經歷與我們截然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夠恃老賣老。與其要求他們「聽教聽話」,不如撫心自問,自己是否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我們是什麼樣的老師,就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不盲從所謂「專家」指引

亦因為行醫多年,我發現醫學知識與科技一日千里,以往一些金科玉律,如今已過時被淘汰,正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所以我不甘心盲目跟從所謂「專家」的指引。透過醫學科研,我要找出更先進、更精準的方法去診斷和治療。從事研究,我體會天地間的奧妙,自己何等渺小,要以謙卑的心去終身學習。在科學的領域上,近年來全世界都強調如何把知識轉移,醫學創科就是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應用在病人身上,將健康和希望帶給我們的社會。

論行政管理,我仍是一個未滿師的學徒。當年我臨危受命,在缺乏管理經驗及人脈網絡的背景下,憑着心口掛個「勇」字便去當院長。轉眼10年過去,在這條學習管理的路上吃了不少苦頭。今天環顧四周,總有很多值得學習或引以為鑑的例子。不禁覺得要有效管理團隊,首先要好好管理自己。過去我有幸認識一些令人欽佩的領袖,他們謙虛待人,明白到不與下屬爭功,才能吸引比自己更強的人甘心為他們拼搏。我更欣賞他們於逆境中的領袖風範,憑着堅毅的信念帶領團隊渡過困難的日子,亦毋懼放下身段,勇於承擔責任。雖然這些老師已經不在,但他們永遠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

過了風雨飄搖的黃金10年,我將繼續以終身學習的態度去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