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外交掣肘多 辦大型賽事展開放

發佈於

【明報專訊】因耗資巨大,參賽規模膨脹,加上年輕人關注度下降等因素,如今的亞運也愈來愈難找到承辦的城市。在2014年,越南因財政負擔退出申辦2019年亞運會。本屆東道主杭州、下屆的日本名古屋,在申辦時都是唯一候選城市。

至於奧運,近日有關下一座中國「奧運之城」的討論又再起。前幾年早已傳出成都、重慶要合辦申請2036年奧運。上海申辦的消息在網上也炒得火熱,下年亦將舉辦2024年奧運資格系列賽。而杭州在亞運尾聲之時提出更長遠目標:要把亞運所留下來的場館辦賽經驗和資源用好,放大亞運綜合效益;還提出到2035年前,要爭取再辦一次高級別綜合賽事。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指出,從城市的角度來說,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長比較快,城市化進程也較快,一二線城市有內在擴張需求。另一方面,中國有「舉國體制」,舉辦世界級大型活動,中央在用地、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會給一些特許和優惠政策;「這種世界級大型活動,往往國家主要領導會出席,是舉辦地城市顯示政績的好機會。」

從國家的角度看,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在外交上面對的牽絆、掣肘愈來愈多,運動會成為中國繼續對世界展現開放形象的窗口,對外傳達尋求發展合作的理念。內地每日經濟新聞曾發文指出,近年面對當前逆全球化思潮,上海這個外向型樞紐遭受嚴重的外部衝擊。而申辦國際大型綜合賽事,不失為一個強化與國際鏈接的有利抓手。

主場外交重要場合

另一方面,運動會也已成為中國開展主場外交的重要場合。例如本屆亞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多位來訪外國領袖,包括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去年的北京冬奧,更舉行了中俄元首會晤。

(中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