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助三層識別機制發揮 黃仁龍倡照顧教師精神健康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為期一至兩個月的跨部門三層應急機制,由教師及校本社工識別高自殺風險學生,但被質疑教師工作繁忙,恐未能發揮識別作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昨日強調,教師是識別有需要學生的第一線角色,惟承認教師壓力龐大,政府長遠須「深耕細作」,包括提供充足資源及照顧教師精神健康,才能令教師和校方發揮作用。

現時政府「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有逾200間學校參與,校內會組成跨專業團隊支援有需要學生,並與醫管局等緊密合作。黃仁龍說,三層應急機制有即時需要,長遠而言須不斷檢討醫教社計劃運作,提供充足資源及改善機制,令教師發揮一線識別學生風險的角色。

認應急機制忽略支援家庭

他亦承認三層應急機制忽略對家庭層面的支援,建議學校識別高風險學生後,須提供家庭等不同層次支援。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陳秀雯說,以醫教社為本的支援系統是可執行(actionable)的機制,惟現時推廣不足,各層效率亦欠奉,現時面臨新冠疫後餘波,有必要加強支援。她亦認為教師負責識別是合理做法,但不應將所有責任推卸教師身上,指政府有責任統籌及提供足夠資源,包括為學校提供專業人士如社工、輔導員及臨牀心理學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