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高中中史優化方案 不需廣泛諮詢嗎?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上周四教育局突然公布高中中國歷史科優化方案,2025/26年的考生開始,可以只考卷一、不考卷二,沒有經過廣泛諮詢便直接公布。官方解釋是因為不涉課程和考評改動,而且有助減輕學生壓力,所以加緊推行。但新方案真的無問題嗎?只是一個毋須經過諮詢就可推行的小改動嗎?更需要問的是:教育局介入專業要到哪一個地步?

刪減理據 未能服眾

雖然局長指不考卷二不影響課程完整性,但反過來說,卷二本來就是完整課程的一部分,不容隨意刪減。

據課程文件,卷一「歷代發展」佔160小時課時,「旨在使學生宏觀地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卷二「歷史專題」佔70小時課時,「供學生按興趣選修各擬設的主題,從而期望能激發學生探究中國歷史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中國歷史的空間」。兩份試卷各有功能,在擬訂課程時經廣泛諮詢,安排有其原因。現在可不應考選修單元,理據何在?能否給學生全面的學習體驗?

一些資深中史教師說,在新方案下,只考卷一最高能夠取得第五級,但與原有安排棄考卷二基本上無分別,若考生有能力在卷一取得第五級,卷二選修部分本身內容不多,不難應付過去;認為安排雖然提供了選擇給學校,合理化棄考卷二的決定,但對學生並無特別大意義。

在實務上,考慮到有學生選擇不考卷二的教學和溫習安排,學校分班、教師人手等都需要改動。對於整個方案,前線同工帶着不同疑問和意見。在未諮詢前線下貿然改動,只留一句「不涉課程和考評改動,故毋須廣泛地諮詢」、「讓學生更快受惠」,未能服眾。

毫無諮詢 說不過去

對新方案再深思,就會有更多疑問:為什麼是中史科,不是其他科?課程設計經過長期諮詢和修訂,是否可隨意刪減?對學校運作有什麼影響?因為減少學生壓力就做大改動,但有哪一科考試學生沒有壓力?倘每一科都主動減少考卷,文憑試的完整性和認受性會如何?

2021年教育局提出優化新高中核心科目,刪減4個核心科目內容,最大改動是取消通識科,改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雖然業界未有充分討論,當時也以減輕學生壓力為理由強行推動。教育局指修訂經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考評局相關委員會研究和討論決定。儘管深究之下,官方的建議雖與專責小組報告截然不同,但畢竟專責小組做了3年大量訪談和研究,再加上公布優化方案後一個月向業界發出一份被批評具誘導性的問卷,才最終決定修訂方向。

這次中史科刪減考卷,似乎是同樣做法的縮小版。局方指學科相關委員會討論後決定、特區政府接納意見。只是這一次連問卷都不再做了。儘管改動較小,但業界並非無意見。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的委員會有學者和業界人士,惟畢竟對整體前線運作影響極大,毫不諮詢,說不過去。區區曾探問一些資深中史教師,事前連半點風聲都無收到。委員會是否真的能夠廣泛吸納和代表前線聲音?抑或仍是教育局一貫以專業掩蓋真正的理由?

公眾猜想真正的理由是,局方希望透過提供考試彈性,鼓勵更多學校開設、更多學生修讀中史科,在提高國民身分認同和認識國家發展方面都有得益。如此一來,其實理據很充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相信無人反對,但不免仍要穿上專業的外衣,才更冠冕堂皇。

過去幾年教育局被認為以專業角度「包裝政治決定」,屢見不鮮。是次中史科優化方案,未必會對學校和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衝擊,但如此處事似乎不甚健康。近年各種改革已使不少公眾對文憑試失去信心,再有未經諮詢的改動,對香港教育也沒有好處。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