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吳永輝:舊區問題 需從鄰舍層面規劃及服務去改善

發佈於

【明報文章】舊區問題事故包括一些小火警、樓宇失修、交通事故、人口老化、店舖倒閉、經濟衰敗等。本港舊區由於老化及環境沒有改善,變得缺乏資源生機,規劃學的所謂老城區問題(inner city problem)已經浮現。尚幸香港失業率還低,以及有公屋制度,令「瞓街」問題不算嚴重;而高密度市區亦令香港不會發生外國所謂「鐵鏽區死城」問題(這是指西方城市主要工廠倒閉,令整個城市變成死城),但一些城市因素正向着消極方向發展。目前整體資源不足,政府、財團、小業主能夠投放的資金有限,人心不穩。如果政府處理不當,便會令舊區問題惡化,難以收拾。以下數件事,媒體報道不多但累積影響大,社會宜加以關注:

近年全港發生多宗樓宇外牆日久失修,引致小塊石屎脫落傷人;舊樓火警,導致不幸死亡及揭發消防管理不善,樓上小生意亦因而封店但卻發生疑似非法經營事件;由於消費不景,不少街舖倒閉;除了筆者經常提點要正視的移民問題之外,自殺數字在2022年見近15年新高,而長者自殺個案更破1973年以來紀錄,這是另一種選擇離開的悲劇;時有舊區老人長期獨居家中,缺乏活動及照顧,甚至在家中自然過世而不為人知,成為屍體發現案,反映社區健康及照顧問題嚴重。

近日香港規劃師學會(筆者及一些朋友都是義工)與醫護行者等非政府組織提出《油旺區健康城市建議》,研究了人口特性、社區健康、行人交通意外等情况,並提出「健康城市」建議。

油尖旺區是老區,人口老化、密度高、公共空間不足,百年前劃定的馬路街區設計令它們不符合現代規劃標準;加上經濟好時交通擠塞要疏導交通,以及對商店上落貨的寬容政策,便輕視了行人安全。

參閱1927年油尖旺地圖,已經有尖沙嘴、大角嘴、油麻地等地名;亦已有窩打老道、彌敦道、上海街等。這些大道中的街區,在二戰前後陸續開發,因此行人路偏窄,亦少有行人專用區(只餘下寶靈街、女人街等),漸漸形成長期過高的交通意外率。而行人路環境欠佳,區內長者亦更加不想落街,或會令健康惡化。

油尖旺交通意外多 行人路面闊度不足

2014至2021年,油尖旺區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共有2500多宗;相比最安全的西貢區,同期該區只有約400宗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前者是後者的6倍。假設每宗意外由政府醫院負擔相同的醫療成本,則油尖旺亦為西貢的6倍。

從研究可見旺角西一帶情况,簡單說,大街彌敦道、渡船街行人意外不多;行人路寬度小於2米的內街路口,及人流特多的亞皆老街過路處是意外黑點。舊區難以達到現代的行人路規劃標準,是可以理解,但政府真要深入檢討及改善。

社區環境欠佳及行人路不夠安全,另一個負面影響就是長者不想落街或不敢落街。長居家中、欠缺運動,會加速身體退化,更容易因交通或其他意外受傷。最終,社會整體及家庭照顧成本會大幅上升。

政府須檢討政策 從根本改善問題

警方會票控亂過馬路者之外,上文提及的多宗舊樓外牆石屎脫落傷人事件,警方也有拘捕涉事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或負責成員。警方前線人員是按規矩執法,總之高空落物傷人,便拉人拘捕。

從市民角度看,法團成員是應該配合警察落口供以跟進調查;但絕大多數法團成員或主席都是義務性質,是無私貢獻社會,真不應該被拘捕,近年也有個別法團負責人表示被拘捕就不如辭職。如果有大量的這些本應受尊重的法團主席義工辭職,是社會的大不幸。

這些事宜,應由鄰舍層面規劃及服務去改善,市區重建局及民政處亦應有角色。市區重建局本負責舊區重建及更新,但進展有限,資金接近耗盡,地產界亦無錢投資。因此,政府及社會必須檢討政策,從根本上改善問題。

作者是城市規劃師、民主黨發展政策發言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永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