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華郵》AI機械人 最聰明在懂得拒答

發佈於

【明報文章】《華盛頓郵報》最近推出了一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專門解答讀者有關氣候變化和環保的問題,例如薄餅盒能否放到回收桶回收。負責人指出,這個機械人最成功的地方是,懂得向它不想回答的問題說不。莫非「有性格」就是它的致勝關鍵?

美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研究室專門撰寫生成式AI在新聞界應用的Andrew Deck,訪問了去年加盟《華郵》的技術總監Vineet Khosla,介紹他們一個非常大膽的AI應用產品——名為「氣候答案」(Climate Answers)的聊天機械人,界面跟ChatGPT非常相似,機械人會回答用戶問題、撰寫文章摘要。

這個產品之所以大膽,是因為生成式AI仍然面對惡名昭彰的「幻覺」問題,除了斷章取義,還會無中生有。大媒體為保信譽,以免AI產品生成奇怪的答案被截圖放到網絡瘋傳,一般只敢在後台應用AI,例如協助記者構思新聞標題。該報是絕無僅有的一線媒體,敢直接向讀者推出AI產品。

「當感到猶豫,『不知道』是很好答案」

他們的取態非常小心,僅採用該報自己出版的新聞文章作為AI資料庫。如果AI無法從中找出合適文章,則會直接拒絕用戶:「抱歉,我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Khosla認為這是該產品的特別之處:「對Google來說,這可能很失敗,你應該總要給出答案。但對我們來說,這很成功。當你感到猶豫,『抱歉,我不知道』是很好的答案。」

另一個勝過其他AI聊天機械人的地方,是「氣候答案」重視文章的出處,會在其答案附上文章的圖片、標題、連結,以及所擷取的文章段落。他們希望讀者能夠點開原文閱讀。

不過,為了將錯誤減到最小,這產品跟其他AI聊天機械人的最大分別是不能聊天;它只能夠回答用戶一條問題,用戶不能跟它對答,亦不能追問。它更像是一個搜尋器,讓用戶搜尋出最相關的新聞報道,並閱讀摘要。

《華郵》亦因為這產品而招惹批評。AI最為人詬病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耗電量驚人,該報卻用以回答讀者有關環保的問題,相當諷刺。

《華郵》收入下跌、連番裁員,可能因此不得不更大膽,利用新技術突圍而出,未來將推出涵蓋更多議題的AI產品。你又對什麼話題的AI機械人最感興趣?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