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無中生有 未打針已嘔吐 焦慮放大抗癌藥副作用

發佈於

【明報專訊】提起癌症治療,病人最害怕是治療的副作用。癌症化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同時會影響正常細胞,出現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在治療期間出現,而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部分都會在化療結束後逐漸消失。

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心理憂慮會影響生理健康,無謂因為過分心理壓力或焦慮,而放大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

上月,我去了一個社區中心講解有關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主持人問:「有沒有抗癌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呢?」

我肯定地回答:「沒有。」

其實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在抗癌治療當中,很多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箇中原因讓我們利用以下兩個實際例子討論一下。

負面心理引發實際生理反應

1.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vs. 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

在對照性臨牀實驗中,對照組患者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即無任何藥物成分的假藥),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和治療效果,稱為安慰劑效應。這是因為患者對治療充滿了積極的期望和信心,令身心產生正面效果。

反安慰劑效應跟安慰劑效應相反。當患者預料會出現負面結果時,相關症狀或副作用便在現實中發生,這是由於負面心理而導致的實際生理反應。例如患者被告知某種藥物會導致頭暈,即使該藥物本身沒有此副作用,但患者因為擔心便出現頭暈的徵狀。

所以,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都反映了患者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

嚴重嘔吐經歷 致條件反射

2. 預期性嘔吐

很多抗癌藥物可能會引致惡心和嘔吐,嘔吐除了分為急性(在化療後立即嘔吐)和延遲性嘔吐(在化療24小時或之後嘔吐)外,還有一種稱為「預期性嘔吐」。預期性嘔吐是指在還未注射化療之前,患者已經出現嘔吐反應。

主要原因是患者曾經歷對化療的嚴重嘔吐反應,這經歷導致一種條件反射,即使未注射藥物,患者只要來到日間化療中心或嗅到藥物的氣味,便會出現預期性嘔吐,若病人較為焦慮和緊張,也會促使嘔吐的發生。

要解決「預期性嘔吐」,並不是單用止嘔藥物,更需要行為療法,以及抗焦慮或穩定情緒的藥物來輔助。

研究指樂觀可減副作用

若病人能夠保持積極樂觀,是否對癌症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研究尚未表明,保持樂觀積極能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然而,有研究指出,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可減輕癌症和癌症治療相關的一些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質素。例如,正面情緒可以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其次,樂觀積極的患者通常有較高適應力和調節能力,更善於應對因癌症而帶來的生活上種種變化,如生活模式變化、工作上的轉變等,而且他們也較為外向,會找適合的朋友和家人幫手。此外,常保持積極樂觀的人通常較注重生活上調理,如飲食、睡眠等,若飲食和睡眠品質較好,自然能更好應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結交積極朋友 放聲大笑

抗癌路上,無可避免有時會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情緒總有高低起伏,這都是正常。要保持正向心態,你可考慮:

•多與積極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

•減少與消極的人相處

•有需要的時候找朋友或家人幫忙

•積極參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

•發掘新的興趣和學習新事物

•隨便放聲大笑

保持心情輕鬆,每日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一App支援在家護理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旨在支援社區內的癌症病人和家人,提供有關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以裝備患者和其家人有足夠知識在家護理,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

■下載應用程式:

shorturl.at/cmzEX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