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奧運勝負之外的真義

發佈於

【明報文章】奧運賽事正酣,除拼搏與掌聲之外,也有一些雜音。開賽前,便有「中國游泳隊賽前人均接受21次興奮劑檢測」的新聞;上周,潘展樂奪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冠軍,更遭澳洲游泳教練公開詆譭。

今年4月以來,西方媒體便開始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游泳隊涉興奮劑」事件,其間菲比斯(Michael Phelps)等名將的不實言論,也對中國運動員形象造成了損害。美國更在7月30日提出所謂《恢復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信心法案》,計劃給予美國藥物管制政策辦公室「永久性的權力」,可扣留美國政府每年應向WADA支付的300多萬美元,企圖用資金要脅來實施該領域的「長臂管轄」。

藥檢「武器化」 將政治引入賽場

一系列將興奮劑檢查「武器化」的措施,一為打亂中國隊備賽節奏,二為污名化中國。這無疑是將地緣政治和冷戰思維引入奧林匹克賽場。

這並不是第一次。2012年,中國游泳運動員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奪冠,也曾被以興奮劑為由質疑。只是隨着中國游泳成績進步,這種情况愈演愈烈。

美國世界游泳教練協會總幹事萊納德(John Leonard)曾稱,葉詩文的表現勾起他對東德運動員的回憶。上世紀60到80年代,東德運動員為提高奧運成績而濫用興奮劑,被認為是「冷戰體育」的犧牲品。萊納德的想法透露出,西方社會仍然存在把中國當作冷戰假想敵的思維。

而如今,東德興奮劑事件已過去半個世紀,世界已大不同,競技體育不斷突破,奧林匹克精神也在不斷延伸。如同冷戰思維已不再適用當今國際社會,奧林匹克精神也不局限於「競爭」兩字。2021年,國際奧委會將保持了108年之久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Faster)、更高(Higher)、更強(Stronger)」加上了「更團結(Together)」,強調了奧運會在溝通世界、連接情誼方面的作用。這被視作百年奧林匹克精神的重大轉向。推崇競爭的奧運會,已開始珍視體育競爭之外的精神價值,而一些國家的思維卻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中國顯然不是東德,更無意將大國博弈引入奧運賽場;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從來都珍視競技當中勝負之外的價值。

有評論稱奧運會是「零和遊戲」,只有一個冠軍、一枚金牌,不可分享,不可分割。這種解釋,或許符合西方的競爭理念,卻絕對不是中國人心目中競技的所有內涵。《論語》對「射禮」的描述,更能夠代表中國人對競技的理解:「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場上相禮競技,場下飲酒,勝負之外,中國人更看重對手之間的尊重和友誼。

勝負之外 更在意交朋友

別忘了,中國曾用競技體育——乒乓球——拉近中美,促成兩國關係破冰。在內地生活過的朋友,也一定聽說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這一上世紀中葉毛澤東提出的口號沿用至今,成為中國體育精神的代表。這些都與新晉奧運理念「Together」不謀而合。

筆者認為一直以來,參加體育盛事,對中國來說,勝負之外更在意「交朋友」。促進對外交往,從來都是中國參加體育盛會的重要目的之一。1984年許海峰勇奪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是為了讓剛剛開放的中國被世界「看到」。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而如今,中國則希望通過奧運會展示開放、自信、友善、真實的自己。

從本屆奧運會來看,中國新一代運動員不止謀求成績,他們把國家榮譽與個人表現、個性化表達融為一體,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金牌工具」。本屆奧運會年齡最小的運動員、11歲的滑板運動員廣東女孩鄭好好,接受採訪時說:「比賽對我來說就是和好朋友們聚在一起。世界排名前20的滑板運動員中,我認識10多個。感覺就像我們在玩一個有趣的遊戲,每個人都要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網球手鄭欽文令人印象深刻的,並不僅僅是亞洲第一塊奧運女單金牌,還有賽場內外的自信風采,甚至面對對手指摘時表現出的成熟大度。

這些新生代的奧運觀、競技觀,是勝負之外更值得珍視的東西。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